《清平乐 村居》教学实录之二

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生:卧。
  师:看看图,你能想象他当时顽皮的动作、神态吗?(课件出示课文插图)
  生:我们是坐着剥,他趴在地下剥莲蓬,两只脚还跷着,踢踢打打的。
  生:我想他的嘴里一定还哼着小曲,多快乐呀,脚上一定是和着嘴里的曲子打着节拍。
  师:说不定他趴累了,还会怎样?
  生(笑着):他还会打两个滚,仰面躺下。
  生:有可能还趴在河边,玩玩水。
  师:你会用什么词来形容他此时的状态?
  生:快乐。
  生:自由自在。
  师:想怎么剥就怎么剥,真是自由自在呀!看着这个小“无赖”,辛弃疾禁不住会想什么?
  生:这要是我的儿子该多好呀!
  生:要是我能回到这样的童年该多好呀!
  师:是呀,可是你们知道辛弃疾的童年是怎样的吗?他出生时,家乡就已经沦陷,他是被祖父抚养长大的。那里的人民缺衣少食,居无定所,孩子们更是吃不饱,穿不暖。所以辛弃疾除了想自己有这样自由自在的童年,还会想?
  生:还会想要是儿时的邻居有这样的生活多好!
  生:还会想要是所有人都有这样的生活多好!
  师:作者向往天下所有的人都能这么自由自在的生活,这么自在的生活才是作者最喜的。谁来读读?
  点评:“最喜小儿无赖”一句教学层次十分明显:第一层次是让学生想象小儿顽皮的动作、神态;第二层次是体会小儿此时的心情;第三层次是由这个小儿推想作者的联想;第四层次是和作者童年作比,了解作者博爱之心,希望所有儿童能过上自由自在生活的美好理想。过程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的教学设计值得称道。
  师:除了最“喜”的,还有没有喜欢的?
  生:我觉得大儿子和二儿子,他也很喜欢。
  师:喜欢大儿子什么?
  生:“大儿锄豆溪东”喜欢大儿子在地里锄豆。
  师:注意!这里的“锄豆”可不是指把豆子锄了,古人写词为了押韵,常常会省略倒装。想想大儿子在地里干嘛?
  生:在豆田里锄草。
  师:是啊,你看大儿种田辛苦呀,有一首诗说——(引背《悯农》)
  (学生齐背)
  师:同学们,在农村田里有收成,一家子就能吃饱饭了!辛弃疾说过一句话“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他认为人民生活的根本就是种田呀!那喜欢二儿子什么?
  生:老二也还不能种田,但可以编鸡笼赚点小钱,有他帮忙农户不仅有饭吃,还可以有酒喝了。
  师:这两个儿子多么……
  生(纷纷答):勤劳孝顺。
  师:(相机板书:两儿勤劳)看着两个勤劳孝顺的大儿子和顽皮可爱小儿,这一家子多幸福呀,能不令人欢喜吗?谁来读读词的下片,不仅要读出喜欢,还要读出大儿子和二儿子的勤劳、小儿子的活泼。(学生人情入境地吟诵)
  师:除了喜欢这几个儿子,还有没有令词人心生喜欢的?
  生(捂着嘴笑):我从这句“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感受到,那对老夫妻恩爱的样子是作者所喜欢的。他们甜甜蜜蜜的,说着亲热的话,还喝点小酒,多让人羡慕呀!
  (学生听了都笑了)
  师(笑着说):是呀,这老两口,有房,有田,还有着两个勤劳孝顺的大儿子和一个顽皮的小儿子,他们在亲热地聊些什么呢?走人词中,你就是老婆婆(指着全班女生),你就是老公公(指着全班男生)。把你和老伴的对话写下来。
  (学生先是一愣,既而全乐了,迅速拿起笔来写。)
  师:谁先写好就站起来读。
  生(一个男孩):老公公会说:“老婆婆……
  师:等等,这老公公就是你,你怎么称呼老婆婆?
  生(挠挠头):老……老婆。
  (全班笑倒一片)
  师(笑):可以的,他说的没错。除此之外,年龄大的夫妻之间一般会互相称呼?
  生:老头子和老婆子。
  生:老伴。
  师:对呀!来,别不好意思,接着说。
  生:老伴呀,你看咱们的生活多好呀!有了这三个儿子,咱们以后的生活就有了保障。
  师:是呀,还是你这个当爹的教育的好呀!
  生(一个女生):老伴,你看咱们的小儿子多可爱呀,一点烦恼也没有,真让人羡慕!还有那两个大儿子,多勤劳呀!
  师:那还不是你给我生的好儿子,还要感谢你喽!
  (全班大笑)
  生:老婆子,你看咱家的豆田长得多好,今年一定是个丰收年!
  生:老头子,咱家的鸡长得也很肥,今晚我杀一只鸡给你补补身子。
  师:那谢谢你了,老伴。来,让咱们再喝一杯吧!这里的“醉”仅仅是酒醉吗?
  生:还有陶醉。
  师:这就是“酒不醉人——
  生(齐):人自醉。
  师:此时,陶醉的只有老夫妇吗?还有谁?
  生:还有三个儿子。
  生:还有站在远处的辛弃疾。
  师:还有呢?
  生:还有我们。
  师:是呀,你、我,咱们所有人都沉醉其中!(相机板:生活和美)一起来醉一醉?
  (学生齐读)
  点评:读诗词贵在“入乎其内”“心心相印”,让孩子们提起笔走入老夫妻俩的内心世界,想象他俩“醉里吴音相媚好”的亲切话语,一下子缩短了读者和作者的心理距离,仿佛走入了这古老乡村的画面里,走进了诗词翁媪的内心世界里,诗词教学的意境美和情趣美得到了彰显。
  师:看着你们读,老师也想来(教师人情地范读,学生一片掌声)
  生:我觉得这迷人风景,也是令作者喜欢的。
  师(质疑):风景,什么样的风景?你能把词人看到的描述在我们的眼前吗?
  生:“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词人用了两个青,可见小草非常绿,还有小茅屋,让人很喜欢。
  师(再次质疑):可是小草再绿有什么稀奇的呢?
  生:因为在城市里看不到,只有这个小山村才有。
  师(若有所悟):只有这个小山村才有,那此刻他的家乡,此刻的外界,能见到什么?
  (学生静默了一会,纷纷举手)
  生:百姓。
  生:房屋。能看见金兵在四处杀害老能看见金人在焚烧我们的
  生:能看见人民在四处逃亡。
  师(追问):到处满目疮痍,耳畔只能听见什么?
  生:听见刀剑相碰的声音。
  生:听见人民在哭喊的求救声。
  生(愤怒):听见战争的杀戮声,听见人民在质问统治者。
  (全班一片掌声)
  师:到处是人喊马嘶,到处是哭爹喊娘的痛苦声。所以,小草虽然普通,但只有这个宁静的小山村才有,再读读词,还有什么是在沦陷区看不到的?
  生:还有茅屋,再怎么也是个家。
  生:还有一家人能团圆地生活还有田地,还有小鸟在鸣叫。
  师:小草虽然普通,茅屋虽然破旧,但却给人感觉?
  生:温暖。
  生:和谐。
  生:宁静。
  师:(相机板书:风景、宁静)这才是作者喜欢的呀!谁来通过朗读把这宁静的风景展现在我们每个人眼前?(指名读)
  点评:“可是小草再绿有什么稀奇呢?”“那此刻他的家乡,此刻的外界,能见到什么?”这两个问题真是神来之笔,一下了拔云见日。这就叫问得多不如问得巧、问得妙。这样在“刀剑相向”“家破人亡”“哭爹喊娘”的“国破山河在”的战争伤痛、国土沦失的大背景下,“村居”的温暖、和谐、宁静更令人向往和追求了。
  师:同学们,一首词就是一幅画。(板书:一幅画)读了《清平乐?村居》,你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村居生活图?
  生:宁静。
  生:和谐。
  师:这宁静和谐的村居生活图中更蕴含着词人的一份情(板书:一份情),词人发自内心地喜爱啊,一喜风景宁静,二喜夫妻和美,三喜两儿勤劳,四喜小儿自在。辛弃疾写词抒发自己的心情,我们用读还原词人的喜爱之情。先自己练一练,咱们再来比一比。
  (学生自由练读)
  师:谁来跟老师比比?
  (几个学生跃跃欲试)
  (生读得很投入)
  师:读得这么好,简直是一个小辛弃疾了。我不敢比了,你们推荐一个来代我比吧!
  (全班学生推荐了一名学生,读得也不错)
  师:这两人难分高低,最可贵的他们都读出了自己心中的那幅画卷。让我们一起把心中的喜爱表达出来!(师生齐读)
  五、低吟浅唱,升华学生审美情趣
  师:同学们,学到这儿老师有一个疑问想请教大家:辛弃疾以爱国词人著称于世,为什么此时的他不去赞美战场上的奋力拼杀,而赞美宁静和谐的乡村生活?
  生:因为他厌倦了拼杀,他向往这种平静的生活。
  师:噢,只是希望自己能过上这种平静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