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 合作探究——《海滨小城》教学实录与评析

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生:我拍的是小城的公园。公园里榕树很多,环境优美。榕树叶像撑开的绿绒大伞,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出示CAI课件:公园美景图)
  生:我拍的是小城的街道。街道十分干净,它是用细沙铺成的,走在上面好像踩在沙滩上一样非常舒服。(出示CAI课件:街道美景图〕
  师:同学们拍摄的小城的这几处景物,分别抓住了庭院、公园,街道的特点,充分体现了这座小城所特有的美丽与整洁。[点评]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物“拍照”,也就是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学习,选择自己欣赏的语言文字品味,可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欲望,诱发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赞美的语气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生齐读)
  师: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请大家自由朗读这后四个自然段,体会体会小城的美。(生自读课文)
  师:那么,作者又是怎样观察小城的呢?请同学们自己分析、探究,比较一下作者观察小城和观察海滨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点评]如果说引导学生学习、总结作者观察海滨的方法是教师“扶”着学生学走路的话,那么在此处让学主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则是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学走路。进行学法迁移训练,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形成。
  五、质疑释疑,深化理解
  师:课文我们学完了,同学们还有没有不懂的问题?若有可以提出来讨论。
  [点评]课堂教学不可能面面俱到,也难免没有遗漏,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不理解的问题,质疑问难,是完善教学过程的有效措施,并能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从而消除学生学习上的依赖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生:老师,课文中说“贝壳只好寂寞地躺在那里”,那贝壳怎么能寂寞呢?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哪位同学理解,请帮帮忙。
  生:寂寞就是孤单、孤独、冷清的意思。
  生:课文中说贝壳寂寞,并不是指它孤单、冷清,而是说这里的贝壳很多。
  生:贝壳遍地都是,这里的孩于见得多了,都不去理睬它,贝壳就显得寂寞。
  师:谁还有不同的见解?贝壳仅仅是多吗?
  生:贝壳不仅很多,而且很美。
  生:课文中说,各种颜色、各种花纹的贝壳沙滩上都有,写出了贝壳的色彩美。
  生:这说明多姿多彩的贝壳把沙滩打扮得很美丽。
  生:这和下文“船队-靠岸,海滩上就喧闹起来”形成了对比,也写出了沙滩的美。
  生:作者写贝壳寂寞,实际上写出了沙滩的静态美。
  生:对,贝壳的“寂寞”写出了沙滩的静态美,而船队的“喧闹”则写出了沙滩的动态美。
  师:说得很好。从对这个词语的理解,你能体会到什么吗?
  生:我体会到理解词语不能只看它的字面意思。生:我体会到理解词语要结合课文内容。
  生:我体会到理解同语还要联系上下文。
  生:我体会到理解词语还要看它在课文中所起的作用。
  师:同学们很会动脑思考。我们理解词语,不仅要理解它的本义,还要结合课文内容、上下文之间的联系,来理解它在课文中的意思和所起的作用。
  【点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积极思维的开始,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则是一个再读书、再思考、再探究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包办代替,不越俎代疱,不急于告诉学生现存的答案和结论,而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尊重学生主体感受,使学生的“潜能聚集在一起发挥智慧汇拢到一处碰撞”。
  六、总结全文,欣赏体会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游览了海滨小城,领略了这里的美丽风光,体会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还懂得了观察景物的一般方法。
  师:海天辽阔,小城玲珑,浑然一体,美不胜收。下面请同学们再次欣赏这迷人的海滨小城(出示CAI课件:根据课文所描写的景物制作的数幅美景图,动感显示,音乐伴奏。)
  师:最后,请同学们随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体会体会海滨小城的美丽。
  【点评】教师简明扼要的结束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学生在感知、理解的基础上,再完整地欣赏海滨小城的画面,最后引导学生随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以加深体会,升华情感获得整体感受和审美情趣。
  七、自选练习,积累运用
  师:请同学们看今天的自选作业。(屏显: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找出描写海滨小城景物特点的词句,读一读,把你认为描写得好的词句抄写下来。3.学习本课观察景物的方法,课后选择一处你喜爱的景物进行观察。)好,下课。

  [点评]
  作业1是巩固练习,作业2是积累语言练习,作业3是学法由课内向课外迁移、拓展性练习。作业的设计富有弹性和层次性。可以适应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需要,作业的数量和难度由学生自主选择,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自主性。

  [总评]
  一、关注个体差异,引导自主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学习方式”。在本课教学中,教师注重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交流,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物导游、拍照,让学生选择自己认为描写得好的词句划读、抄写,让学生选择适台自己兴趣和实际的作业、练习等等,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这种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手段、学习伙伴的开放性教学,体现了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而“把教学的主动权让给学牛”、“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的本真回归,体现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的新课程思想以及“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
  二、营造互动氛围,引导合作交流。合作学习是信息时代人们学习的重要特征,学会合作是现代社会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合作”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求在教学中进行师生、生生的合作、交流与互动、在本课教学中,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伙伴读书学习、“导游”和“拍照”之前同桌的互练互说、对作者观察景物“三要”方法的研讨以及学生质疑问难的互帮互助等,都体现了学生学习的合作性。学生在合作中形成互动,在交流中引起碰撞,在思考中相互接纳,可以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可以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得到增强。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也由传授者转为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使教学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师生之间形成“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实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在教学中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地探究学习,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学会学习。在本课教学中,通过创设“导游介绍”和“游客拍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勇于探究、亲身实践的浓厚兴趣;通过创设对作者观察海滨景物方法的合作探究,到对作者观察小城景物方法的自主探究,再到将学法迁移到课外进行实践探究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亲历对知识、方法、技能的探究过程通过创设激疑引疑、质疑释疑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所学知识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矛盾,进而引发“贝壳怎么能寂寞”的认知冲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进行探究并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充分感受,深刻体悟,满足了“心灵深处很深蒂固”的“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强烈需要,为他们学会学习、终身学习和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