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二使安西》教学实录之一

教科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生纷纷举手。
  生1:我有个弟弟。
  师:你姓什么?
  生1:我姓朱。
  师:你叫朱大。上面有哥哥姐姐的有吗?
  生2:我有个哥哥。
  师:那你姓什么?
  生2:姓姚。
  师:噢,那你叫——
  师生齐说:姚二。
  师:明白了?这个“元二”清楚了没有?
  生齐说:清楚了。
  师:再来读一读。元二去干什么呀?
  生:元二去出使安西。
  师(指着课题):读一读。
  生:元二使安西。
  师:谁送元二使安西呀?
  生: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师:听我来把这个课题读一遍。送——元二——使——安西。
  生1正确读题。
  师(翘着大拇指):我注意到你读的时候脑袋还一点一点的,你在感受我们古诗的韵味儿。
  生2正确读题。
  师:哦,我感受到你的脑袋一摆一摆的,那又是一种韵味儿。还有谁来读?
  生3快速朗读题目,把“安西”读成了“山西”。
  师(稍停,看着学生,会意地一笑):明白了?再来。
  生3刚想读,师打断,师:告诉你,深呼吸,静下心,看仔细,才能读准确。明白了吗?(生点点头)看仔细了吗?
  生3:看仔细了。
  师:预备——读。
  生3正确朗读。
  师:好呀,如果在“二”的后面略停一会儿就更好了。再来。
  生3大声正确朗读课题。
  师:真棒,给他点掌声。(掌声响起)一起来读一读。
  学生齐读课题。
  师:安西是什么地方,知道吗?
  学生小声议论西安
  师:对,马上去看注释,你来
  生:安西是……今新疆库车附近。
  师:好的。谁去过新疆?
  一女生举手,师问:什么时候去的?
  生:暑假里。
  师:乘着什么去的?
  生:飞机。
  师:飞机飞了多久?
  生:忘记了。
  师:是不是因为路途太过遥远而忘记,新疆中国最西边一个遥远的地方,你去过。
  师指着屏幕:来,谁把这首诗完整的读一读?
  生纷纷举手
  师:为了读的更好,为了表现的更出色,我建议大家别忙着举手,看看注释,认认准,读一读,有的时候理解了以后再来朗读你会读的更出色。
  群生小声朗读
  师:好了,谁来读?
  学生纷纷举手
  师指一生:哟,我发现你真是我的知音,每次总是你第一个举手,知道吗,这样下去你离诗人不远了。指另一生:来,你来读.眼镜博士
  生1:送元二使安西……
  师:停,打住,二字后面略停一停行吗?来
  生1:送元二使安西……
  师:这样吧,由于他提醒了我们,我们一起来一遍,预备,起
  群生一起朗读:送元二使安西
  师:别读的那么有力,送元二使安西
  生齐读:送元二使安西
  师指一生:读下去
  生1: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
  轻尘……
  师:别忙着拍手,会思考的人那才是个智者,就是个聪明的人,听了他的读有发表意见吗?(指一生)瞧瞧,瞧瞧他,你要说什么?
  生2:我要说他读得很有感情
  师:对,提意见前先表扬他,你会交到更多朋友,明白啦。说下去
  生2:他读得很有感情,而且每句话的后面三个字读得都很轻
  师: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吗?
  生2:没了
  师:没了,没听出来,
  指另一生:来,
  生3:我认为他读得很有韵味
  师:对
  生3:让他改进的是不要读得太紧张
  师:喔,你感觉到他紧张了是吗?
  生3:对
  师对生1:我请你把第二句再读来读一读
  生1:客舍青青柳色新
  师指一生4:你看着我干嘛?我脸上有字吗?再读一遍(指生4说:你看仔细了,)预备,读
  生1:客舍青青柳色新
  师:喔,后鼻音读得那么准
  生4:应该是客舍青青柳色新
  师:瞧你,一看书就看出来了,看我脸能看出来吗?
  生4摇头
  师:就是呀,他错在哪里?
  生4:把那个舍读成舍
  师:为什么要读舍?
  生4:因为旅店
  师:哦,解释为房子馆,就读舍
  生小声读舍
  师:对,什么时候读舍?
  指生5:你来。
  生5:自己的房间。
  师:那还是房间,还是读舍呀。
  指生6:你来。
  生6:舍不得。
  师:对呀。你舍不得谁呀?
  生6:舍不得朋友。
  师:哪个朋友?
  生:姚东东。
  师:姚东东是谁?
  生指出。
  师:哦,现在还在一块儿就舍不得啦?
  生6:如果我们要到别的地方去,长大了要去上班,我们要分开了
  师:哎呀,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呀,是吧,你是未雨先愁啊,还没分手,还没长大就要担心以后了是吗?(看姚东东,指生6)和他交朋友,肯定是人生道路上一个最好的朋友。好呀,都会读这个字了吗?
  生齐说:会
  师做举手状:谁再来读?
  指生:好,你来。
  生:客舍青青柳色新……
  师:能完整的读一遍吗?
  生:送元二使安西
  师做不满意状:总有点怪。
  生想了想:送——元二——使——安西
  师翘起大母指:聪明。
  生欲言又止,师:聪明的孩子总是要定一定的,他在思考,接下来我应该用怎么样的情感读下去是吗?(生点点头)嘿,你看你,眼睛都是发亮的。
  生接着读:唐,王维……(生有感情的,一字不错的读完整首诗。)
  (师伸出手要与学生握手,而学生却缩回手。)
  师:干嘛把手躲起来呀?来呀!(学生重新起立,高兴地与老师握手。)为什么要与你交朋友?
  生:因为你觉得我读得很好。
  师:不仅好,而且你聪明。知道吧,以后你成了文学家,成了大诗人,千万记着我曾经表扬过你。好吗?
  生(乐呵呵的):好。
  师:请坐。
  听了大伙这么一读啊,我也想读。能不能人能够我来读一读啊?
  生齐答:能。
  师:好,大伙听着。
  (师按照平仄规律,有感情的读完整首诗,响起一片掌声。)
  师:别忙着拍手,学会思考。
  生纷纷举手,师指一学生,生1:就是你在最后一句读错了,“关”读成了“光”。
  师:我读错了吗?那我就再读一遍。
  师又读一遍:对了吗?
  生点头。
  师:好,谢谢你们的提醒。还有谁要说点别的吗?
  生2:你读得很有感情,并且你每读一个句子后面有一点停顿。
  师:你感受到了停顿了是吗?
  生:嗯。
  师:哪儿停了,能说得具体些吗?
  生:每一句读完了后面稍微停顿一下然后再度后面一段。
  师:对。你说出了读诗的一个很关键的,那就是要缓缓地读。明白吗?还有谁要
  说?
  生3:我觉得你读书的时候好像自己仿佛就是王维,很舍不得朋友的那种感觉。
  师:我陶醉了,是吗?
  生3:是的。
  师:你有没有陶醉?(生点点头)也被我陶醉了是吗?(生再次点头)陶醉是诗的一种很高的境界。你陶醉了,你就成诗人了。如果你陶醉到一定程度,刷刷刷拿起笔来能写了,你就是真正的诗人了。明白了吗?
  生3兴奋地坐下。
  师:同学们,这就是读诗的方法,这就是古人读诗的方法。现在明白了吗?为什么我称你们的,刚才那种朗读方法为现代的读法,明白了吗?(生点头)想不想学这种文化的瑰宝?想不想学这种民族的瑰宝?想学吗?
  生齐声回答:想!
  师:那你就听着。怎么读?两个字两个字一读。渭城连着读,朝雨连着读,浥轻连着读,尘单独读。读的时候按照一种规律,这种规律我们称之为平仄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