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勇敢》教学参考

教科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教材说明
  本次口语交际是围绕“什么是勇敢”这一话题来设计的,与本单元的主题是一致的,是课文内容的拓展和延伸。
  教材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说明性文字,首先引发话题,然后举例说明对勇敢不同的理解,使情境更加具体、生活化,最后提出“你对勇敢是怎么理解的”及交际过程的提示和要求。插图是一幅登山运动员的照片,为学生营造了一种情境。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学会通过具体的事例明确清楚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敢于与观点不同的同学展开辩论,养成灵活应对的能力。
  3.讲究说话的口气和态度,注意语言表达的针对性和准确性,养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
  〔教学难、重点〕
  结合具体的事例说,要有理有据。
  〔教学准备〕
  老师:教学挂图或有关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勇敢的资料。
  〔教学时间〕
  建议本课教学1课时。
  〔操作要点〕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口语交际教学的建议:“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互动的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教学时,要努力营造一个现实的交际情境,使学生在现实的动态交际过程中得到切实的锻炼。
  1.引出话题。
  可以结合本单元的主题及身边的有关事例,轻松自然地引出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和谐的课堂氛围,营造真实的交际情境。
  2.启示说法。
  学生读题,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对说的方法作适当的提示和指导,提高发言质量。
  3.分组交流。
  各小组选出主持人,先组内交流,再推选讲得好的同学讲给全班同学听。
  4.全班讨论。
  教师做主持人或选出一名同学做主持人,指定各小组代表依次上台发言,也可以采用辩论会的形式进行,台下同学可以随时补充。师生对发言的同学做简要评议,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5.师生小结。
  可以个人名义谈参加这次讨论的收获、体会,可以以主持人的身份对本次口语交际活动进行小结。
  6.课外延伸。
  为了强化实践,可以建议学生课后向家人或朋友介绍班级关于“什么是勇敢”的讨论情况,还可以与家人或朋友继续探讨这一话题。

  【参考教案】
               什么是勇敢
  一、导语引入,切入主题。
  1.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本单元学习了哪些课文,它们共同的主题是什么。(勇敢、坚强)大家对勇敢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不同的人对勇敢有不同的理解。
  2.出示漫画或播放课件:⑴大头儿子要去登山,小头爸爸说:“不能去,太危险了!”大头儿子说:“我要向列宁学习,做个勇敢的人!”⑵同学们都去打预防针预防流感,大头儿子不打,还讥笑同学:“你们全是胆小鬼!都怕死呀!”
  3.看到这些场景,我们不禁产生这样一个问题:究竟什么是勇敢。这节口语交际课,就让大家交流一下各自的看法和体会。
  二、阅读教材,明确要求。
  1.学生阅读教材,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概括总结出以下方法:摆事实,讲道理;举实例,说真话;重礼仪,讲文明。
  三、小组议论,充分准备。
  1.结合画、平时积累的材料和生活体验,发表自己的见解,说明理由。
  2.商定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既表现自己小组的特色,又明确而有力地阐明自己的观点,使人与你有同感,并得到别人的支持。
  四、搭建平台,尝试交际。
  1.各组推举出代表,以各自不同的形式参与全班交流,教师相机作指导和调控。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⑴现场辩论。由教师或学生做主持人,各小组推举代表上台辩论,在这个过程中,允许其他代表补充。
  ⑵专题采访。教师扮演电视台主持人,以“什么是勇敢”为话题,走上“街头”,深入“社区”,进入“校园”,走进“家庭”,采访不同身份、不同职业的人(均由同学扮演),听听他们的看法和体会。
  ⑶模拟演示。创设情境,学生即兴表演,通过不同的表现和不同的结果,以及他们的感想,使同学们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勇敢。
  情境一:一名同学发现书桌里有只死老鼠或虫子,吓得大叫,如果你是他(她)的同桌,你会怎么做?
  情境二:马路上,一名警察在追一个小偷,差十几步就追上了,此时小偷即将经过你和几个同学面前,你会怎么做?
  2.引导评价。学生说后引导从展示形式、论述理由、语言表达、文明礼仪等方面加以评价,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
  五、强化实践,课外延伸。
  1.要求同学课后继续收集能证明自己观点的资料,做几张卡片。
  2.向家人或朋友介绍班级讨论的情况。
  3.与家人或朋友继续探讨这一话题,交流看法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