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思默读”的实践

教科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在教学《真情的回报》(是一个看似平常却很感人的故事,作者讲述了“我”9岁那年的一段难忘的送报经历,表现了真诚的付出就会得到人间真情。)时,我开始真正实践静思默读,取得较好的效果。

  静思默读在初步感知处。在初读课文时,我半节课让学生自读,自己扫清字词障碍,自己分段概括段意。一开始,有学生又习惯的开始大声朗读,我提示,先可以大声读一遍,但接着就要默读,争取没有声音。这样一提醒,学生们大都就在第一遍时安静了(看来学生能默读,只是自己平时没有要求罢了)。接着整整二十分钟,教室是静静的,只有学生偶尔的低语声。你看他们一会儿读读,一会儿眉头紧蹙,一会儿奋笔疾书……差不多后,我请大家来交流。最能看出效果的当然是概括段意了。不知道是文章简单,还是给他们充裕的时间,他们的段意都写得不错。最值得一提的是孙东晨,平时常开小差,上课举手更是千年难得。可现在,他高举小手,眼含期盼。我想,就给他一个机会吧,听听他怎么说。没想到,他在概括第一段时,就和我的想法一致。我很高兴,表扬了他。在交流第二段时,他又举手了,而且在别人说完后还坚持举着。大概刚才得到我的表扬,积极性来了吧。我又请他说。这次又是非常正确,在肯定的同时,我倒有些疑惑了,会不会抄的?今天怎么正确率这么高?于是,我试探地问:“是不是昨夜预习的?稍微看了一下参考?”“没有,是我自己想的。”他肯定地回答。我笑了,随即马上表扬了他,同时也暗暗表扬了自己——静思默读用的好啊!

  静思默读在精读感悟处。“文中作者的真情表现在哪里?他又得到了怎么的回报”请大家围绕这个问题,静静读书,细细思考,并把答案进行圈画、归纳。”在精读课文时我提出这样的学习要求。于是教室里安静了,只有笔沙沙的声和偶尔翻书哗哗声。我巡视着,及时提醒个别依赖者(还是有学生拿着笔装作写的样子,可一圈兜下来,他只字未写),和浮躁者(看看旁边,瞧瞧后面,不能静心)。慢慢的,大家都沉入了静思中……“心爱你在我们交流,先看‘我’的真情表现在哪儿?”陈家宏第一个回答,他说从第二自然段中找到“我把装满报纸的大口袋……”他的话没说完,就有同学举手了。付传扬最高,于是在陈家宏结束后我请他。他说:“我从最后一段的两个‘依旧’看出他送报很认真。”接着马上同学补充:“不仅认真,时很诚实。即使有了新自行车,他还是把报纸扫那个道门口,下雨下雪天,送到门里。”“我还补充……”大家踊跃发言,都能围绕我的问题展开叙述,这是以前很少的。

  ……

  这篇文章,我上得很轻松。我想,不仅仅因为文章简单,吸引人,更主要的大概是如我以前提到的“宁静才能致远,思考才能智慧”那样,给了他们思考的时间,给了一份宁静,换来了精彩,换来了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