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项链》教学参考

教科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教材说明
  〔解题〕
  项链是戴在脖子上垂挂胸前的链形首饰,多用金银或珍珠等制成。
  爱心指关怀、爱护他人的思想感情。
  这课的题目是一种比喻:把爱心比作金线,把做善事比作珍珠。把金线和珍珠穿在一起,就成了世界上最珍贵的爱心项链。
  〔结构分析〕
  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文章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第三自然段),写骑马的中年人帮助克雷斯克服困难不求回报,只希望他承诺“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你也尽力去帮助他”。
  第二部分(第四自然段),概括地写在中年人的影响下,克雷斯也帮助了许许多多的人,同样不求回报,并希望他们也这样承诺。
  第三部分(第五自然段),写克雷斯又一次遇险,得到一位青年的救助,又一次听到:“我不要回报,但你要给我一个承诺……”
  第四部分(第六自然段),作者的议论,紧扣题目,突显了中心。
  〔语意理解〕
  “中年人说:‘不用了,我不要求回报,但我要你给我一个承诺———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你也尽力去帮助他。’”
  承诺:对某项事务答应照办。
  中年人费了很大力气,克服了许多困难才把汽车拉出来并一直把克雷斯送到了家。但他不要酬报,只要承诺。这些言行有力地突出了中年人真诚助人,不求回报,并希望把这种品德传播开去的优秀品质。
  “每当人们要对他表示感谢时,他总是把那中年人要他承诺的话告诉给他们。”
  这句话用“每当……总是……”句式,恰当地概括了克雷斯忠实于自己的诺言,多次帮助别人,不要报酬,把承诺传播出去的实际行动。
  “青年竟说出了克雷斯曾经听过的那句话:‘我不要回报,但你要给我一个承诺……’克雷斯的心里顿时涌起一股暖流。”
  “竟”是意想不到的意思。这里是说,没想到那位中年人的话得到了这样广泛地流传,使克雷斯十分激动,倍受鼓舞,感到十分欣慰,因此心里顿时涌起一股暖流。
  “爱心是无价的,它不需要回报,但却可以心心相印。”
  这句话赞扬了爱心的价值和作用。“无价”是说爱心是没法用金钱来估算的;“不要回报”是说爱心是无私的,永不图回报;“心心相印”是说不用说出彼此的心就会贴在一起,就能相互了解,就会互相帮助。
  〔写作特点〕
  环境描写。为了突出遇到的困难,作者突出了环境的恶劣。“一段崎岖的林间沙路”“狂风翻卷着雪花肆虐地狂舞着,天开始黑下来了”“野地里四处无人”,充分描述了克雷斯的困难处境,他是多么需要他人的帮助。
  比喻。作者在文章中用了比喻的方法。爱心+善事=爱心项链。作者把善事比作珍珠,把爱心比作金线,把善事和爱心穿成的项链比作世界上最美好、最珍贵的感情和行动。比喻新颖、恰当,高度赞扬了既有爱心又有善举的品质是无私而高尚的。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读课文,弄懂“爱心项链”的含义。
  2.教育学生要乐于帮助有困难的人,做富有爱心的人。
  3.认识本课要求会认的10个生字。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弄清“爱心项链”的含义,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教学时间〕
  建议教学1课时。
  〔阅读建议〕
  1.读书指导。
  ⑴文题质疑,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他们所知道的项链,再提问“什么是爱心项链”。这样自然引出文前提示的问题,让学生围这个问题来学习课文。
  ⑵探究问题。学生在自主、合作互动的阅读活动中,去寻找文前提示的问题答案。教师可深入到学习小组中,去了解学生读文情况。
  ⑶交流反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可能会有两个方面内容,一个是利用课文结尾一段来做答。这是对爱心项链做的抽象、概括的解释:爱心是金线,善事是珍珠,穿成了世上最珍贵的爱心项链。另一个是通过文中的两个事例,具体地展现爱心的可贵。可让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文中人物对话,在读中感受爱心带给人们的那份温暖和感动。
  ⑷回归生活。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让学生谈一谈曾经做过的、听过的、见过的或是自己接受过的有关“爱心”的事。鼓励学生要做这样的善事,要乐于助人,要奉献爱心。
  2.检查识字。
  教师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检查的形式要灵活、有趣,要结合语言环境进行。
  3.扩展阅读。读《小学语文阅读资源》中相关的篇目或读教师准备的阅读材料。
   
上一篇:美丽的桥     下一篇:《爱心项链》教学设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