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鸟和守林老人》教科版教学参考

教科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教材说明
  〔解题〕
  森林是小鸟的天堂,那么守林老人就是守护小鸟天堂的人,小鸟和守林老人一定是相依相伴的。那小鸟和守林老人之间发生了些什么样的故事呢?我们等待着阅读带给我们答案。
  〔结构分析〕
  本文为一篇童话。写的是小鸟与守林老人之间由怀疑到信任最后到依依不舍的过程。按照故事的发展,全文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二自然段),写森林里来了个白胡子老头,鸟儿们怀疑他到底是干什么的。
  第二部分(第三自然段~第六自然段),写鸟儿们很快发现老人是个善良的人,是它们的保护神。
  第三部分(第七自然段~第十自然段),写老人取得了鸟儿的信任,开始和鸟儿们相依相伴,快乐地生活。
  第四部分(第十一自然段~第十六自然段),写老人走了,鸟儿们悲伤不已。
  第一层(第十一自然段),写时间过去了许多年。
  第二层(第十二自然段~第十四自然段),写老人走了。
  第三层(第十五自然段~第十六自然段),写小鸟们为老人的离去悲伤不已。
  〔语意理解〕
  “树林里的鸟儿们非常惊诧:怎么来了个白胡子老头?是捕鸟的吧?打猎的吧?不像。”
  “奇怪。鸟儿们用晶亮的小眼睛彼此询问着,用它们鸟国的语言争论着。”
  故事的开头,森林里的小鸟儿们对一位“不速之客”的到来表示惊诧和奇怪,在彼此的询问和争论中充满了怀疑的情绪。而又因为看着这老人实在不像对它们有威胁的人,所以鸟儿们彼此的询问和争论就变得更加激烈了。“非常”一词表达出鸟儿们对白胡子老头到来和落户的现实的惊讶和疑惧程度。
  “老人带了一条黑狗,可没带猎枪。老人在树林里盖了一幢小屋,住下了。”
  黑狗是老人身边唯一的伙伴和随从。老人没有猎枪,这也是鸟儿们对他身份进行激烈争论的一个原因。“黑狗”“盖屋”“住下”为读者和文中的鸟儿们留下了悬念———这白胡子老头到底要在树林里干什么呢?
  “鸟儿们就发现,他是个善良的老人,是它们天堂的保护神。”
  这是对上文悬念的呼应。老人是鸟儿“天堂的保护神”。鸟儿的天堂是森林,而鸟儿天堂的保护神就是守林人。这里揭密了老人的真实身份。
  “那天,来了一伙偷砍树木的人……他们低下了头。”
  “那伙人走了??????轻轻地安放在树枝上……”
  这两段文字是鸟儿们发现老人是个善良的人,是它们天堂保护人的证据和原因。从“那天”到“他们低下了头”,使鸟儿们相信老人是自己天堂的保护神。黑狗原来是陪伴老人护林的,对偷砍树木的人是一个威慑。“叫喊”“阻拦”“激烈”“争吵”“狂吠”“吼叫”等词再现了老人护林的紧张场面。“终于”一词中暗含着时间的延续和双方的相持,说明斗争进行了很长时间,但老人没有屈服。“山神”是镇山的神灵,老人就是位山神,他的不屈和威严最终降服了偷伐人。从“那伙人走了”到“轻轻地安放在树枝上……”使鸟儿们看到了老人的善良。老人对待树木像对待自己的孩子满怀珍爱。“抚摩”一词生动地反映了老人对树木的爱惜和内心对树木受到伤害的疼痛与愤怒。“拾起鸟窝,轻轻安放”,形象地表现了老人对生灵的爱怜。“轻轻地安放”表现了他的小心翼翼,好像生怕鸟儿再受到惊吓似的。段末的省略号说明老人为森林、为小鸟做的不止这,还有很多。心地如此善良的老人,怎能不让人信任、让人感动!
  “老人在浓密的树林里走动,白发满头,像一朵硕大的蒲公英,像一盏明亮的神灯!”
  老人在林中走动,说明老人对待自己的工作非常认真负责,他在森林各处巡视着、侦察着,恪尽职守地保护着小鸟的家园。两个“像”,是对老人满头白发的比喻。“硕大的蒲公英”是从形象上追求形似,暗含着老人的年龄已经很大了,头发像蒲公英一样白而稀疏;“明亮的神灯”是在抽象意义上追求神似,老人的白发就是一盏神灯,照耀了整个森林,森林有了神灯的庇佑,将生活在一片安宁祥和之中,小鸟儿们也将从此拥有安宁的天堂。
  “鸟儿们开始拜访老人的小屋。‘叽叽,喳喳’,好像在说‘您好!您好!’”
  通常,鸟和人都是有距离的。人有时可以尝试与鸟亲近,但鸟儿们主动接近人,更有甚者来“拜访”,却是稀有的、罕见的。但鸟儿们真的把老人视做朋友了,它们来拜访老人,还向他问好。看来,它们从心里信任老人、喜欢老人,认定了他是一个好人,交定了他这样一位白胡子朋友。
  “老人呵呵地笑着,……接着又是一颗、又是一颗……”
  这是人与鸟儿之间因信任而生的温馨图景:老人高兴地款待他的“客人”,“客人”也为他带来森林中的礼物。段末的省略号说明小黄鸟衔了许多颗草莓给老人。这珍贵的馈赠,是对信任真诚的赞美。
  “时间在树叶上写了许多故事,许多故事深深地嵌进树的年轮。”
  简洁的一语道出了时间的流逝。时间书写故事,故事嵌进年龄。许多年、许多故事、许多年轮里面藏着老人为保护森林而做的许多抗争,付出的许多艰辛,藏着老人与鸟儿亲密相处的许多温馨……这一句话,文字极简洁,意蕴极深远,在文中高度概括而又承上启下。
  “林中小屋没有升起炊烟那天,鸟儿们知道老人走了。”
  鸟儿是敏感的精灵。森林中的炊烟是在它们心中老人守林生动的一个生活画面,没有了炊烟,也就没有了老人。鸟儿们从此永远失去了这个值得信任的朋友!
  “谁也没邀请谁,鸟儿们都来了。成百上千的鸟儿,在林间小屋的上空盘旋、哀鸣。整座山林都在摇晃,树叶和树枝轻轻拂动。”
  这是老人走后悲壮而温情的告别仪式。在许多时间、许多故事、许多年轮里,刻着老人与许多鸟儿相处的温馨故事。所以老人走了,鸟儿们“谁也没邀请谁”,自发地都赶来了。在它们的盘旋与哀鸣中,有难以倾诉的眷恋,有难以克制的悲伤,山川、森林,无不为之动容,所以它们“摇晃”,它们“拂动”。
  “鸟儿们衔来无数的花瓣,无数的绿叶,伴着阳光,树林里下了一场花瓣雨,下了一场绿叶雨。飘落的花瓣和绿叶,掩盖了林中小屋……”
  这是老人忧伤而美丽的葬礼。老人生前把他善良的心献给森林,献给小鸟;在他走后,鸟儿为他的葬礼装点了世界上最美丽的色彩:彩色的花瓣,绿色的叶,金色的阳光……在这美丽的色彩中,老人的生命画上了美丽的句号。在花瓣雨和绿叶雨中,人们听到的不是挽歌,而是一曲信任的赞歌!
  〔写作特点〕
  1.温柔的情感,美丽的童话。
  本文以抒情散文的方式叙说了一则童话故事。通过鸟儿与老人从怀疑到信任再到相依相伴的过程,描绘了因人与鸟儿之间的信任而带来的温馨与温柔,讴歌了信任所带来的心灵感动。全文自始至终贯穿着温柔与美丽的情感,将人们的心灵带入那遥远而温情、美丽而忧伤的童话之中。
  2.穿插镜头式描写,展现完整的故事情节,深刻反映文章主题。
  全文抒情的描述中共有三处镜头式描写穿插其中:一是老人得到鸟儿信任的“护林”事件;二是老人与鸟儿亲密相处的过;三是老人的葬礼。这三个镜头向我们生动地展示了故事的情节与画面,在顺序上先后衔接,鲜明而深刻地反映了文章的主题———信任,是多么可贵而美丽!
  3.诗化的语言,美丽的色彩。
  文章运用了诗化的语言,每字每句都饱蘸情感,读来令人心灵激荡。在整篇文章的文字后面,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五彩缤纷的美丽世界:蓊郁的树林,彩衣的小鸟,黑色的狗,白发的老人,明亮的神灯,鲜红的草莓,缤纷的花雨,金色的阳光,绿叶掩映的木屋……而这个充满美丽色彩的世界,是因信任而产生的,是对信任最隆重的赞美。
  4.语言简洁精悍,读来意犹未尽。
  语言简洁而意蕴深远是本文在语言运用上的一大特点。本文的语言运用方式很适合读者通过朗读细细品味蕴含语言中的深沉情感。而多处省略号的运用更令文章的意境变得十分幽远,为读者留下了品味和想象的空间。
  5.拟人的写法令人物形象灵气四射。
  小鸟在文中被诗化的语言赋予了人性的灵动。它们有敏感的灵魂,温柔的情感,有人一般的喜怒哀乐与好奇、疑惑。它们是大自然的精灵。它们是美丽的、善良的、真诚的、温柔的和多情的。它们撼动着读者心中最柔软的部分。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体会和感受小鸟与守林老人之间的信任给人间带来的温馨和感动。
  2.默读课文,提高阅读速度。快速理解文章大意。
  3.认识文后8个生字。
  4.进行扩展阅读,扩大阅读范围,提高阅读量,培养阅读能力。
  〔教学难、重点〕
  重点:默读课文,提高阅读速度。快速理解文章大意。
  难点:体会和感受小鸟与守林老人之间的信任给人带来的感动。
  〔教学准备〕
  挂图或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建议本课教学1课时。
  〔阅读建议〕
  一、谈话导入。
  可将“信任”的主题与本文阅读提示结合起来,导出本课的阅读活动。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