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究竟应该让学生得到什么?
沪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究竟应该让学生得到什么?这是长期以来我们一直为之探索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语文素养”这个概念。“语文素养”内涵非常丰富,它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思想观念等内容”,这么多的目标,要通过教学一篇课文,甚至教学一课时来体现,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以往阅读教学中,学生对阅读没兴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师过多的内容分析(或提问)所致,造成了一篇篇文质兼美的作品被肢解的“体无完肤”,虽然达到了语言训练的目的,但久而久之,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失去了兴趣,对阅读失去了兴趣。《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让阅读变得快乐,成为一种享受,是我们语文教师为之追求的一种教学境界。然而,或许是多年教学经验使然,常常在不经意间又将经验当成了一种习惯,将阅读的全部意义和目的又简化成了“理清脉络”、“筛选信息”、“提取主题”。下面就撷取周三上午卢老师听我执教三年级语文教材《刮脸》一课中的一个教学片断:
师:小贝当只是一个二年级的孩子,他没有胡子,所以根本不需要刮脸,那他为什么会想到刮脸呢?请小朋友带着这个问题去默读课文。
生:因为小贝当看到边上的人脸腮干净,容光焕发,所以他想到要刮脸。我从课文中的“理好头发,小贝当又让理发师刮脸,他指指边上那位脸腮干净,容光焕发的先生说‘我要像他一样’”这句话中知道的。
师:(出示句子:他指指边上那位脸腮干净,容光焕发的先生说:“我要像他一样”)问:“我要像他一样”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从这句话中,你觉得小贝当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
生:小贝当要像那位先生一样脸腮干净,容光焕发。我觉得小贝当是一个很可爱的孩子。
生:我觉得小贝当的这种行为很幼稚。
师(进一步引导):小贝当是一个孩子,可他总想学着大人的样子,说明什么?
生:说明小贝当很想长大。
生:小贝当就好像是一个小大人。
师(正中下怀):其实课文中还有很多句子都可以体现出小贝当很想长大,请你们再默读课文,用“——”划出有关的句子。
默读完以后进行四人小组讨论
生:我找到的句子是“小贝当大摇大摆地走进理发店。他嚷道:
‘我要剃头’”。因为一般只有大人进理发店才会大摇大摆,而现在小贝当也是大摇大摆,说明他很想长大。
生:我还有补充,小贝当到理发店是“嚷”道,“嚷”说明小贝当声音很响,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小贝当在学着大人的样子。
师:课文正是通过抓住小贝当的-(动作、语言)来表现出了贝当渴望长大,想成为大人的那种急迫心情。
学生在继续交流着自己找到的句子。(略)
师(小结):这篇课文是通过描写贝当的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出了小贝当的天真可爱,渴望长大的特点。在今后的写作中,我们也要学会运用这样的方法,才能把故事写得更生动,更具体。(达到落实专题的目的)
课后,卢老师对我这堂课进行了评课,首先她先让我自己谈谈备课的意图,于是我结合了第一单元的训练重点(默读)已及本学期我们三年级的研究专题“说些结合,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谈了自己的教学设想,卢老师听完以后,笑了,她说:“从整个教学设计来看,你似乎落实了刚才你所说的两个训练目标,但是你却忽视了教材本身的特点,这是一篇笑话,但这堂课上下来,学生有没有感到故事情节内容的好笑呢?”这一句话触及了我整堂课中最大的问题所在,同时也提出了当前的语文课到底应该怎么教?为什么而教?仅仅是为了对学生进行语言的训练吗?显然这只能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部分。而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又成为了我的一种教学方式,又在设下“圈套”让学生按照我的教学意图在对教材进行剖析,课堂上,学生似乎能说会道,但他们却没有和作品、作者产生一种情感上的共鸣。在卢老师的帮助下,我再次对这节课进行重构,并借三(1)班进行了第二次教学,同一篇课文,由于设计的角度发生了变化,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效果下面就是在三(1)班执教的一个教学片断:
师:小朋友,读了课文以后,你喜欢这个故事吗?(从整体入手)
生:我喜欢这个故事,这个故事很有趣,很好笑。
生:我也很喜欢这个故事,故事里的小贝当很可爱。
生:我觉得故事里的理发师很幽默。
生:我觉得理发师很风趣。
师:看来小朋友们都被这个故事吸引了,也被故事里的人物逗乐了,那么你觉得这个故事到底有趣在什么地方呢?请你们再次默读课文,然后四人小组进行讨论。
四人小组讨论以后,学生进行交流
生:我觉得课文的第五节非常有意思(读文),小贝当只是一个小孩子,他根本没有胡子,可是他看到别人在刮胡子,也要让理发师给自己刮脸,他根本没有想到自己只是一个小孩子,不可能长胡子,理发师又怎么能给他刮胡子呢?
师:是呀,小贝当只想着去学大人的样子,却没有想到自己还不适合刮胡子,你能体会到小贝当此时的心情吗?
生:小贝当很想长大。
生:小贝当想成为一个小大人。
师:说得真好。
生:我找到的是课文的第四节。小贝当才读二年级,认识的字不多,可是他却喜欢把报纸翻得哗哗响,好像是为了证明自己很有学问,其实他根本就看不懂报纸上的内容,我觉得这里也很有趣。
师:从这里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小贝当——
生(脱口而出):很想长大。
生:说明小贝当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
师:小贝当太想长大了,以至于他总想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自己不是一个小孩子,而是一个小大人,你还可以从课文中什么地方看出来?
生:(读句“小贝当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对老板说‘我是大人了,你该叫我贝当先生。’”)从小贝当的动作和语言中就可以让人感到他总想成为大人。
师:你能学着小贝当的样子来读读这句句子吗?
(学生惟妙惟肖的表演读让其他学生都笑了。)
生:小贝当躺在椅子上,看到理发师只是在旁边看报纸,一直没来给他刮脸,于是他就学这大人的样子叫起来,要理发师赶快给自己刮胡子。
师:你能给大家表演一下吗?
(学生将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读的学生感情投入,听的学生也有滋有味。)
……
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联系故事的整个情节,感受到了贝当的可爱,渴望长大以及理发师的幽默、风趣,他们被故事中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逗得忍俊不禁,课堂中时不时会传来孩子欢快的笑声,我知道学生一定是感受到了作品带给他们的快意和享受,情感的共振,心灵的共鸣最终让他们感受到了阅读所带来的愉悦。
记得西方一位美学家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当你只是欣赏花瓣的时候,你便失去了花的美丽,让我们把文章当作翱翔于空中的飞鸟去欣赏,当作浮沉于河塘的游鱼去品读,当作纵横沙场的骏马去观照,这样才能在他们飞翔、游动和奔驰中欣赏到活生生的美。如果处处以逻辑的眼光、实证的心态、技术的操作手段去对待文中的意象,再美的文字也会变得枯涩无味、寡情少句”。第一个教学片断中正因为我注重了对文中词句的理解,缺乏对课文整体性的把握,也没有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去谈谈对课文的理解,因此课堂教学就显得过细,问题过于琐碎,教材也因为被剔骨析肉而失去了作品本身所具有的原滋原味,学生只是成为了思维训练的工具,要知道被动的思维是一种痛苦,这样的语文阅读对学生而言又何来快乐所言,这不由又让我想起了前不久在杂志上所看到的一位学生说得这样一句话,他说:“我一个人在家里读《窦娥冤》时我哭了,我在上课听老师讲《窦娥冤》时却睡着了。”看来并不是我们的学生不喜欢文学经典,厌弃了语文课本,而是我们的教学目的蒙上了太多的功利主义,我们的教学方法漠视了学生的情感,因此阅读教学成为了学生的一种精神枷锁。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刮脸》说课设计之二
下一篇:《刮脸》教学反思之一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