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教学设计之五

沪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理解诗的意思,了解秋天红叶的特点,体会诗人热爱秋天,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会背诵。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
  教学难点:
    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生思考,后交流,教师肯定学生所说)因为有了春、夏、秋、冬,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奇妙、美丽的大自然。有人说:“秋风扫落叶,何等凄凉萧条!”但是,在诗人杜牧眼中,秋天枫叶的生命力仿佛比春天鲜花的生命力还要旺盛,晚秋的景色也同样生气勃勃,充满活力。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山行》。
   2、板书:山行杜牧
  二、自主合作,读诗明意
   1、自由朗读
   2、请学生读,互相评价
   3、齐读
   4、出示学习古诗的方法,齐读。
    (1)、知诗人,解诗题;
    (2)、抓字眼,明诗意;
    (3)、读诗句,悟诗情。
   5、根据学法,四人小组合作,利用文中的注释或课前收集的资料,学习古诗。
   6、小组汇报交流。
    (1)、简介诗人杜牧;
    (2)、了解题目意思:山行:在山上行走。
    (3)、字词解释:
      A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林(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
      B斜:在这首诗中应读xiá,意思仍当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C坐:因为;
       爱:真爱,留恋的意思。
      D红于:比……更红。
    (4)、学生根据小组讨论说说诗句意思。(大致了解即可)
    (5)、教师点拨:
      A、白云生处与白云深处的区别:深:浓厚,浓郁;生:生出,存在。(指有白云缭绕的地方,也说明那地方比较高。)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漂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B、第4句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于”不仅点出色彩鲜艳,而且显得更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C、同样写红叶的诗句,古人也留下不少,如“林间暖酒烧红叶”“红树青山好放船”,比较而言,杜牧的写法好在哪儿?(在深秋时节,诗人惊喜地发现,枫叶流丹,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诗人运用比较的写法,写出了这时的秋天像春天一样充满活力,透过“霜叶”作者感受到了山林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D、前两句描写景物特点与作者情感表达又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围绕这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前两句描写的景物很美,但作者最爱的还是枫叶,所以说,前面景物的描写是为下面的第四句作铺垫的)
    小结:
     这首诗中,作者杜牧用惊喜的目光把“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统摄起来,构成了一幅秋山旅行图,以“爱”为核心的情感表达,使这首诗情景交融,令人白谈不厌。
  三、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1、创设情景,男女生交替朗读,品悟诗歌表达情感
   2、设置导语,配置音乐、角色、扮演(把自己当成诗人)。
   3、反复吟唱,强化记忆。
  四、选择性作业。(任选一道完成)
   1、画一幅秋色图。
   2、改写《山行》(以第一人称,把古诗改成一篇记叙文)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