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动脑筋的帕斯卡》说课设计之一
沪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一、教材分析
《爱动脑筋的帕斯卡》记叙了法国大数学家、物理学家帕斯卡小时候在厨房玩时,由厨师摆弄盘子时发出的叮叮当当的响声引发思索,经过实践、观察,十一岁的帕斯卡就发现了声学振动原理,并开始科学探索的故事。
本文按概括、具体、概括的方式来记叙。第1节概括地介绍了法国大数学家、物理学家帕斯卡小时候就爱钻研的特点。第2、3节具体介绍了帕斯卡十一岁发现了声学的振动原理的这件事情,让读者能从这件事中真切感受到帕斯卡从小就爱“爱问为什么,并喜欢去钻研,找出问题答案”的科学素养。第4节又概括介绍了帕斯卡长大后的成就。
二、学情分析
本班39位同学,能独立借助生字表、字典来认识生字,读通课文。但对于有些前后鼻音、平翘舌音会出现发音不到位或混淆的情况。加字、漏字的情况亦有发生。故在课堂上反馈预习情况时,更要注重强调字字过目这一要求。对于前后鼻音、平翘舌音的生字,在课上进行重点正音,强化练读。在字形方面,要重点引导学生对形近字的区分。其次,小组学习已养成良好的习惯,每组能在组长的带领下,读通课文,相互纠正字音,分析易写错字的字形,具有较好的自学氛围。在说话方面存在两极分化,有一部分学生敢于开口,说话能力较强。但也有部分学生在表达时语言的组织能力弱,表达不流畅。课堂中,对后者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可以请能力强的学生先来说,让能力较弱的学生在不断的模仿中,逐步提高语言的组织能力。
三、关于教学目标的制定:
目标一:在阅读中,认识本课生字2个“帕、振”;积累词语“数学家、思考、消失、实验、振动、探索、发明、创造。”
本课需在阅读中认识“帕、振”2个生字。教学中可以根据生字的特点,在字音和字形上有所侧重。如:“帕”重在指导它与形近字“怕”的区分,说说它的记字方法;“振”则应指导学生读准它的前鼻音。
目标二:流畅地朗读课文,能说清楚帕斯卡所做实验的过程及现象。
本课生字量小,内容浅显,可以将“流畅朗读课文”这一目标以分组自学的方式达成。此外,在练习说话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准确运用关联词将实验的步骤说清楚。为了激发他们的说话兴趣,在这一教学环节之前,有条件的可以安排让学生动手做做这个实验。
目标三:了解声学的振动原理,能听写句子“发声最要紧的是振动,不是敲打。打击停止了,只要振动不停止,还能发出声音来。”
听记是要重点指导三年级学生掌握的一个学习能力。选择这个内容进行听记,原因在于这句句子简明扼要地写出了声学原理,让学生听写既可以让对本课生字加以巩固,又能让学生积累句子,使他们能简要地向别人介绍声学原理。
目标四: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复述有关帕斯卡小时候的故事。
这篇文章短小、易懂,为学生复述课文提供了可能。但教师切不能完全放手,任由学生自己准备,而应对于初次接触复述的三年级学生采用“扶一扶”的方法,借助填空等方式,帮助他们用连贯的话,将故事说清楚。
以上制定的教学目标环环相扣,逐层递进。读准字音,流畅地熟读课文为后面说清楚帕斯卡所做实验的过程记及现象,以及复述有关帕斯卡小时候的故事做了铺垫;而对声学振动原理这一句子的听写也是对本课字词的一个巩固。
四、关于教学设计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看书、读书的,而不是给学生讲书的。”学生只有在多读中才能感知、理解课文,从而达到自我消化与吸收。然而,贯穿课堂教学的读又不是简单地机械性重复,这样,学生必然会读得索然无味。所以,教师应根据教学环节和目标的不同,引导学生采用恰当、多样的方式,有目的地进行朗读,在读中学习字词,在读中感悟语言,在读中练习说话。
本课的教学关键是要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能说清楚帕斯卡实验的步骤及现象,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到帕斯卡遇到问题爱钻研的品质。故在设计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以“帕斯卡是怎么找到问题答案的?”来重点展开教学,通过读读、说说、做做,来让学生知道这其实是源于帕斯卡对问题的爱钻研、善于观察。
(一)小组合作、自学字词
本课是一篇自读课文,生字量小,且难度不大。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字词、疏通课文的能力,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在学习字词、疏通课文的环节,教师采用了让学生分小组学习、开展朗读以及相互评价的方式。这样,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就很容易被调动起来。与此同时,他们在评价、指出同伴发音问题的时候,更加深了自己对一些易错字音、字形的记忆。
(二)读做结合、感悟语言
帕斯卡能找到问题答案的关键在于他能在实验中用心观察。课文中有关这一段描写的第三节是要学生朗读的重点。教师应给学生充分自由朗读的时间,力求使他们能一字不差地将这一节读清楚。在读熟之后,再设计让学生来动手做一做实验,亲眼看一看的教学环节,一方面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主要的是在学生实践、评价的过程中,检查学生是否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是否真的做到静心将文章读通、读懂。在他们有了亲身实践后,最后让学生用上准确的关联词再来自己说一说,从而,对语言文字达到一个由熟读到运用的提升。
(三)读中积累、练习说话
语文的核心是语言。在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思想性和综合性中,工具性是最根本的。说话是语文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内容。那学生规范的语言从何而来?无疑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同时,应善于去寻找到每个文本所含有的说话训练点。让学生能在教师有意识地引导下,通过反复朗读,来学习说话。比如:本文中所出现的“不但……还……”这一关联词,在第1节刚出现时,教师就在评价学生的朗读时,渗透其中暗含的递进关系,指导学生读出语气。这样,就为此后让学生用“不但……还……”来说话,做了较好的铺垫。再如:要让学生用连贯的话来复述帕斯卡的这个小故事,设想倘若学生没有充分地朗读,那他们是没有办法积累语言,从而达到连贯、准确地运用语言的。学生只有读通了、读熟了,才有可能通过自己的语言组织把话说清楚。
总之,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朗读,使朗读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热点”,提高学生朗读质量,让学生从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