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风筝》教学设计之二

沪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 在阅读过程中认识生字10个“筝、衫、翱、徘、徊、瞬、逝、翼、移、纯”。积累词语9个“风筝、诗情画意、水灵、翱翔、徘徊、瞬间、消逝、小心翼翼、纯洁”。
   2 按要求预习课文:读通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用合适的方法理解四个词语“视野、翱翔、徘徊、小心翼翼”。
   3 体会“好像”、“似乎”两个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句子的含义。
   5 体会男孩爱护公物的好品质。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阳光明媚的春天来了,小朋友开心极了,可以去春游了。大家带上自己做的风筝,去郊外放风筝。想不想跟他们一块儿去?好,我们随同其中一个男孩一起去放风筝。
    听课文录音,看图画演示。
    这是怎样一个孩子?能不能用你刚才听到的有关语句来描述?学生回答。老师把同学们的发言综合起来,请听仔细:
    放风筝的男孩出现了,看样子有七八岁。一张可爱的面孔,忽闪着一双大眼睛,像两颗水灵灵的葡萄。身上雪白的衬衫,就像天空中悠悠的白云。
    能不能把刚才这段话听写下来?准备——听写完成课后练习。校对朗读,同时出现男孩画面。学习生字“衫”,注意是“衣字旁”。
    下面就让我们跟着他一起去放风筝。板书课题。
  二、预习课文,自学生字。
   1 按要求预习:
    (1)读通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有自己不能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提出来。
    (2)生字注音,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划出生字组成的词语,并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视野  翱翔  徘徊  小心翼翼
  三、初读课文,质疑问难。
   1 指名分节朗读。
   2 学生质疑。
  四、联系课文释疑,理解句子含义。
   1 特别理解:“风筝又飞起来了,在天空中飘飘扬扬,天空变得越发美了。”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其中“越发”是什么意思?边理解边指导朗读理解同时,结合课后练习,比一比,用上“好像”、“似乎”使两组句子有什么不同?
    (边理解边品句,加强朗读指导)
   2 朗读指导: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为什么这么读?体会孩子纯洁美好的心灵。
    (第一部分风筝飞上天,孩子很兴奋,语调要稍高些,突出孩子的高兴,我们也随着他很高兴。
    第二部分,孩子捡风筝时,踩坏了花苗又跑了,作者以为他是破坏绿化的不负责任的孩子,于是读的时候语调下沉,略带批评的语气,读出生气了,不高兴了。
    第三部分孩子用自家的花苗补上了被踩坏的花苗,说明他是一个知错能改的孩子,读时应该带有表扬夸赞的语气,尤其最后,风筝又飞了起来,看着这么好的孩子,谁不喜欢不高兴呢?读时语调应更高,读得欢快些。)
    学生示范,练读,指名读。
    跟着这么一个心地善良纯洁的孩子去放风筝,心里舒畅吗?高兴吗?要把我们的喜悦欢乐和更多的人分享,我们也会变得更快乐。回家绘声绘色地把课文有感情地读给爸爸妈妈或者弟弟妹妹听,好吗?
   3 大家学习的本领真强,学习效率也很高,最后让我们连起来把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一遍。齐读课文。
  五、了解写作特点,指导说话。
    学了课文,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个男孩子?可以从外貌上来介绍,也在加上他的品质特点来介绍,可以用书中的句子,也可以自己说。
    一般写人时,我们可以抓住人物特点,包括品质特点,外貌特点等来介绍的。这是写人文章的一般规律。
    学习课文的描写,请仔细观察一个同学,向大家作介绍。注意不要说出他的名字,让大家猜猜他是谁。
  六、全文总结。
 
上一篇:《放风筝》教学设计之一     下一篇:放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