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什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沪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学目标:
教养:认识家的真谛:充满爱的地方,让学生热爱自己的家庭,到热爱学校、国家。
教养:1、能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理解课文中心句,体会作者蕴含的深刻含义。
发展:1、内化对生活的看法。
2、提高对叙事议论文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家的含义。以读引读,以读引研,实现阅读的积累升华。
教学手段:CAI软件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准备
1、今天,澳门的领导老师千里迢迢来到广州华阳小学听课,同学们作为主人,请向老师们介绍一下我们熟悉的学校、城市以及你们自己,表达我们对他们的热烈欢迎。好吗?
2、在同学们的语言中,洋溢着热情,展示了一颗火热的心。当然,只有将一节优秀的课例展示在老师们的面前,让他们不枉此行,才是最诚挚最热烈的欢迎。对吗?
二、引入:
1、今天,老师带来一个字谜,请同学们猜这是一个什么字?(出示简笔画)并说说理由。
2、我们都有一个家,在你们的心目中家代表着什么?到底家意味着什么?请同学们用简单的一、两句话谈谈对家的认识。学生上台板书。
二、初步感知课文
昨天,我们预习了第11册书《家是什么》,作者又认为家是什么呢?他为什么有这样的认识?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课本去探究。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认为家是什么?他为什么会这样认为?
三、感悟课文
1、课文赏析:
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形式读课文,找到最喜欢、最感兴趣、感受最深、最能点燃你思想火花的地方好好读读悟悟,并在小组内交流。
知识点:
a. 文中富翁和卢旺达的热拉尔对家的认识.
一个有房子却没有家,没有爱、没有亲情、一个没房子却有家,
用亲情组成了一个不完整的家。
b. 学生对家的认识。(有家)房子-故居-家的比较。
房子:只有物质没有亲情没有爱。
故居:曾经有过爱,现在没有了爱;
家也许没有房子,没有物质,但一定有着亲情和爱的地方。
2、你赞同作者的观点吗?,赞同的话,请将课文内容与自己看到的书籍及生活实际谈一谈。如果不赞同的话,也请将课内课外的所见所闻结合起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可研究点:A、对破碎家庭的看法:是否算一个家。
B、不同的民族对家的看法是相同但不同的明祖对家庭的维护是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也不同。西方家庭将孩子很早就赶出家庭让他去独自为生时候是一种爱。中国家庭孩子读大学了还由父母养着,赞同哪一方,为什么?
C、对家的拓展看法:由大家才有小家,爱国如家,无家胜有家;国破家亡。
D、如何维系一个家庭。
教师总结:同学们,在父母的呵护中,我们拥有了一个温馨的家,但我们作为家的一份子,请用你们的责任,爱心来维护家的纯洁.美丽,用你们的赤子之心来维护我们国家的吧。
二零零五年六月二十四日
教学反思:
1、阅读是一种生活,是一种自由的生活、精神的生活、智慧的生活。人们正是在自由愉快的阅读中享受着精神的生活。我们教育者应该鼓励学生追求阅读的个性化、自主化、多元化,使学生如珍惜生命般热爱读书、渴望读书,如品味人生般体验阅读、享受阅读。
课堂上,学生侃侃而谈:家是避风港、加油站、心中的驿站、温暖的河等。其对家的真谛认识透彻。正是对其大量阅读的理解的内化的体现。
2、教师要珍视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独特体验。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体验和理解,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悟和理解。我们要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个性化的探究阅读更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不同意见,鼓励学生在有争议的问题上进行有创见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多元思维能力。这节课中学生从家是什么?这个文中提出的问题,也给予了概括总结的答案:充满亲情的地方入手,从家的概念到家庭亲情事例,从小家到国家,从美满的家庭谈到孤儿院、sos儿童村等破碎的家庭,从家的感觉谈到家庭的维护到对家的希望。如果教师轻描淡写地对学生谈到的对美好家庭的异议问题让它滑过或根本不予理睬,不给学生已从分的战士空间,那么课堂就不会如此精彩。如果教师或同学对那个表示异议的学生持不认同的态度,持讥讽嘲笑的表情,那么以后学生还敢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吗?没有争论的课堂不是完整的课堂。我们要允许学生有不同意见甚至出错,鼓励学生挑战同伴,挑战教师,让学生在争论中明辨是非,发展思维和语言,形成个性化的人格,在尊重多元化和独特性的前提下,要注意引导学生的认识应不违背基本的科学知识和价值取向,让学生始终成为真善美的追求者。
3、教学机智是生本课堂展现光彩,是有效调动学生资源的必备条件。在了解课外预习时,我发现很多学生所查找的生活、课外的资料到十分丰富。其中有一条谚语特别引起了我的思考,认为那将引起我班学生的最大争议,是我班学生展示其辩论才能的最好话题。但我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叫起这个学生起来回答问题时,以为一切如我所愿,将引发此节课的另一个高潮,辩论:家庭中有爱就能创造一切及没有钱是万万不行的。谁知,这个学生间的却是另外一个事例。以生为本,我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个好的话题从他最下溜走。课后,我批评了学生,发言不会抓住自己的资料中最精彩的部分。可是,如果我稍作提示:老师看了你的预习,有一句名言老师特别欣赏,你愿意与同学们分享吗?那将是……
二零零五年六月二十五日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