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小岛》教学设计之一
沪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读准“揣”的读音。运用各种方法理解词语,重点理解“揣摩、瑰丽夺目、不翼而飞、无影无踪”等词语。
2、在老师的引导下,抓住时间顺序讲清楚格雷海姆岛忽现忽隐的过程;能借助关联词说清楚小岛形成的原因。背诵课文第二小节。
3、阅读过程中,体会小岛的“神秘”,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课前预习】
1、正确流利读课文。
2、查字典理解“揣摩”,“争论不休”的意思,联系上下文理解“不翼而飞、无影无踪”等词语的意思。
3、思考:人们为什么说格雷海姆岛是个神秘的小岛?找一找文中哪一句话直接写出小岛是非常神秘的?
【说明】
1、第1、2题,要求学生通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这一个单元的重点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在理解词语中,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理解。“揣摩”这个词语要求学生用拆词法来理解,“不翼而飞、无影无踪”用联系上下文理解;“瑰丽夺目”等词语则通过图片影像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2、在预习时,还要引导学生对文章的内容、篇章结构有初步的了解:第3题,就是让学生通过思考,自主地了解文章内容、理清结构。同时,这个问题的思考是对课堂教学重点内容的提前渗透。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读准“揣”的读音,练习运用各种方法理解词语,重点理解“揣摩、不翼而飞、无影无踪”等词语。
2、在老师引导下,抓住时间顺序的词语讲清楚格雷海姆岛忽现忽隐的过程,体会小岛的“神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理解字词。
1、师:你了解大海吗?能用一个词来说说你心目中的大海吗?
2、师补充引出第一节:大海约占整个地球表面的70.8%!面积可真大!它有时风平浪静,有时又波涛汹涌,有时又像是一位幽默智慧的老人……。
(1)读读泛红的词语:智慧、揣摩
(2)指导书写“揣摩”,复习“揣”的拼音及标调。
(3)理解:“揣摩”。
(揣:估计,忖度;摩:研究、切磋;揣摩:反复思考推求)
师:当两个字都是新词时,可以先分别理解再组合起来。
3、今天这位幽默智慧的老人又给我们抛出了一个谜语,让我们一起去揣摩、探究,去揭开它的谜底吧!板书:23、神秘的小岛
(指导写“秘”的笔顺,学生书空桌子上)。齐读课题
【说明】
三年级字词教学是重点学习内容。根据本课生字的特点以及在教材中的分布情况,有侧重地进行教学:在揭题环节中,“揣”的拼读和标调;“秘”字的笔顺;运用拆字法和找近义词的方法来理解“揣摩”的意思,引导学生运用合适的方法理解词语。
另外,在学习第五小节时,结合理解小岛的成因,学习另外几个生字词语“熔”、“爆”、“坍塌”。
二、反馈预习,提取信息,梳理文章内容
师:大家通过预习课文,知道这座神秘的小岛叫——板书:格雷海姆岛。(指名读)格雷海姆岛在哪里?——板书:地中海。
1、根据板书,用一二句话简单介绍小岛。
2、分小节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格雷海姆岛神秘在什么地方?
3、交流直接描写的句子。(板书:忽现忽隐)
4、自己读读课文,看看课文哪几小节写了小岛的出现和消失?
交流:2-4节写小岛忽现忽隐的过程,第5节揭示其中奥秘。(板书:其中奥秘)
师小结:这篇文章先介绍了格雷海姆岛忽现忽隐的过程,再揭示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从而揭开了大海这位智慧老人抛给我们的谜语。
【说明】
此环节,一方面是反馈学生预习的情况,训练学生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同时,指导学生理清作者写作的线索,了解文章的篇章结构,有助于进一步学习课文。
三、指导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进行复述,体会小岛的“忽现忽隐”。
过渡:这节课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小岛“忽现忽隐”的过程,不但要自己读懂课文还要讲给别人听。
1、从词语“忽现忽隐”的“忽”字上你感受到什么?
2、作者怎样让我们感受到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3小节。圈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一)学习小岛“出现”的内容,体会小岛的的“神秘”。
1、交流并板书:
1831年7月10日
一周以后
又过了一周
不到一个月
2、媒体出示:
一周以后,这艘船在返航途中又经过这里,人们惊奇地发现海面沸腾的地方出现了一座小岛。
又过了一周,地质学家霍夫曼赶来考察,小岛已经高出海面20米了。
不到一个月,小岛竟然长到海拔60米,周长近两公里。后来,这个岛被命名为格雷海姆岛。
(1)引读,体会“列数字”这种表达方式的作用。
(2)指导朗读,突出词语“竟然”。
3、根据提示(板书),讲讲小岛是怎样快速“出现”的?自己先练练,再讲给大家听。
(二)学习小岛“消失”的内容,进一步体会小岛的“神秘”。
1、读第4节,看看小岛是什么时候消失的?前后大约多少时间?(半年不到)
板书:
同一年底
2、理解“别无他物”、“不翼而飞”和“无影无踪”,体会小岛“神秘”。
3、小结: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小岛忽然出现,迅速长高,又以极快的速度神秘消失。怪不得人们会发出这样的感慨——这个忽现忽隐的小岛真是太神秘了!
4、指导朗读。
(三)抓住时间线索,复述“忽现忽隐”过程。
1、还有一个表示时间的词语是?(板书:1950年)据说1950年,两次出现前后大约多少时间?(一百多年)
2、这里还写了一百多年后小岛的再次出现,更显得小岛的“神秘”。谁能看着板书,以“这座小岛忽现忽隐,真是太神秘了!”为开头介绍这个过程。(同桌互讲)
【说明】
作者通过一组表示时间的词语,写出了小岛“忽现”和“忽隐”的过程,体现了小岛的“神秘”。
复述课文是上一单元的教学重点,借助这篇课文的资源进行复习巩固。引导学生抓住时间顺序进行复述练习,既是积累语言,又是让学生感受作者表达上的特点,进而进一步体会小岛的“神秘”。
四、小结,布置作业。
1、课文的第二节是写小岛出现前的情景,作者做了详细的描写,下节课我们来欣赏并给画面配上朗读,所以请同学们自己回家先熟读几遍。
2、回家作业:
(1)给多音字注音、抄写生字词语。
(2)与小组同伴合作,相互复述小岛“忽现忽隐”的过程。
(3)熟读课文第二节。
【说明】
根据教学目标,完成这篇课文的学习需要两教时。作为一个整体,教师对两节课的教学内容和作业内容应该整体性考虑。设计作业第二题,目的是与课堂教学保持一致。而且这个语言训练有一定难度,在课堂上部分学生进行了口头练习,课后让学生练一练,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进行语言实践的机会。第三题则是对第二课时的铺垫,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能积累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语境识记“熔”、“坍”的字形,通过图像感知“水汽弥漫”、“瑰丽夺目”等词,感受海面奇异而壮观的景象。
2、借助关联词讲清楚小岛的形成的原因,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课前准备】补第一课时的板书内容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巩固复述。
师:上节课,我们学了课文,谁能根据这些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说说小岛的神秘之处。(每小组推选一名学生交流)
二、学习第二节,借助词语复述,体会小岛出现之前“神秘”的现象。
师:课文的第二节是写小岛出现前的情景,作者做了详细的描写,这节课,我们就先来学习第二小节。
1、自己读读第二节,你有什么感受?(交流:景象壮观、美丽、神奇)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鳄鱼的争斗
下一篇:《神秘的小岛》教学设计之二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