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和雷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沪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蝙蝠、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词语。会区分运用“敏捷”“敏锐”。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蝙蝠夜间飞行的特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研究蝙蝠飞行探路的秘密。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关于提问、乐于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弄清科学家的试验过程,了解蝙蝠夜里是怎样飞行的。
  难点:了解蝙蝠飞行探路的秘密。

  一、揭题:
   1、出示蝙蝠图,你们认识它吗?叫叫它的名字。
     谁能告诉我这两个字怎么写?(师根据提示板书)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两个字的。
     掌握了形声字的规律,学习生字就容易多了。
   2、出示雷达。板书。你们了解雷达吗?
     有这样一段文字是介绍雷达的,谁来读一读?
   3、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蝙蝠和雷达》,齐读。此时,你的脑子里是否产生一个大大的问号呢?
   4、这两个完全不同类的事物,怎么会有联系呢?今天让我们研读《蝙蝠和雷达》,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读课文,注意文中的生字。并想一想蝙蝠和雷达有什么关系。
   2、出示词语,指名读。
     生字会读好,还得会写好。这些生字哪些地方需要注意的,相互提个醒。
     出示选词填空,“敏捷“敏锐”说说两个词的区别,并给敏锐找近义词。
     找出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
   3、默读课文,划出直接描写蝙蝠和雷达关系的句子。
     汇报,出示句子。
     指名读,此时你是否又产生了一些问题?
     预设:蝙蝠有什么本领呢?科学家是怎样得到启示的?蝙蝠探路的方法又是怎样的?
  三、研读文本:
   1、让我们先去看一看蝙蝠到底有什么本领。课文哪一段介绍了蝙蝠的本领?
    (1)出示文字出示第3自然段。
    (2)自由读一读,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指名读。读着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
      (蝙蝠很了不起,从“无论”“即使……也”等词感受到。)
    (3)用“无论……即使……也……”说一句话。
    (4)蝙蝠的确令人佩服,用佩服的语气读一读。
   2、这蝙蝠可真够神的,读到这儿,我们不禁要问:(出示句子)
     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齐读
   3、事实是不是如我们所猜想的这样呢?早在一百多年前,科学家们为了揭开这个秘密,进行了多次试验。让我们也来当一回科学家探究一下吧。
    自由读读四五六自然段,试完成实验记录表。
试验条件   试


况 第一次试验 ____蝙蝠的____  结果 第二次试验 ____蝙蝠的____  结果 第三次试验 ____蝙蝠的____  结果 试验结论     
   4、汇报第一次:
    (1)试验条件: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
      指名读,让听者眼前能产生一幅幅画面。
      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
      指名读。
    (2)结果如何呢?指名汇报。
      结果真是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谁来读一读?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蝙蝠夜里飞行靠的——
   5、汇报第二、三次。
    (1)知道与眼睛无关后,科学家又进行了两次试验。谁来汇报第2次?
    (2)指名读结果的句子。(评:我听出了,此时蝙蝠是在乱飞啊!真像一只没头的苍蝇!)
    (3)由此得知,蝙蝠夜里飞行不撞墙与——有关?
    (4)汇报第3次。
   6、出示总表。仔细品味作者对这3次试验的记录,你发现了什么?(分别用了“蒙上”、“塞上”“封住”)这3个词位置能不能互换呢?作者用词是如此准确,我们写作文时也要注意用词准确。
     由这3次试验,科学家最后得出一个结论: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7、此时,你脑子里是不是又产生了一些疑问?
     科学研究就是这样不断产生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然后又产生新的问题,在疑问与解疑中有所收获。让我们带着头脑中的这些问题,继续走进下节课的学习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