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神贯注》辟蹊径 妙寻读写结合点

沪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每当读到、听到、教到《全神贯注》一课时,总会想起于永正老师来。课堂上于老师没有过多讨论文中具体而生动的人物神态、动作描写,没有专门去体会罗丹全神贯注的精神。于老师以他人的名言开始,采用多种形式的读、不同梯度的读,以学生自创的名言结束。当我们去品味这群四年级孩子的名言(不满足+一丝不苟+全神贯注=成功;人不断的皱眉,就能不断发现自己的缺点,不断发现自己的缺点,就能不断进步;罗丹罗丹真专心,朋友在家不“放心”,我们应该学习罗丹全神贯注永记心……)时,可以看到学生的名言无不绽放出耀眼的光芒,折射出文章的内涵。学生不需要老师剖析课文,就能把精髓牢牢把握,这得益于老师“润物细无声”的高超教艺,得益于老师巧妙地挖出读写结合点,只有预设的充分,才会有精彩的生成。再教《全神贯注》这一课时,就不得不思考怎么才能像于老师那样做到“读是基础,写是升华”呢?找准让学生有话可说,与课文结合好的读写结合点呢?在反复的打磨、研讨过程中,发现了三种读写结合的方式。
  一、针对人物说感言
  课文学完后出示小练笔:
  你想对罗丹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想对茨威格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想对自己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想象省略巧补白
  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这中间有一个省略号,罗丹修改女像的过程中又会发生什么呢?发挥你的想象,补充出省略的内容。
  三、巧设情境细描写
  (生齐读第二自然段,再次体会落单修改女像的过程)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学习上也有值得全神贯注去做的事,选择你平时最投入的事情,可以用上板书上的词语,把事情写具体。
  板书设计:         26 * 全神贯注
                 一会儿……一会儿
                  似乎   好像
                     陶醉

  三种读写结合的方式,哪一种更适合学生,更有利学生的发展。多次走进文本,多次走出文本,潜心研究之下,我们发现第一种说感言这种方式,适用于大多课文,过于表象,没有针对性。第二种补白这一方式,虽然抓住文章的标点,以求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可是课文中已经具体地写出罗丹修改女像的动作、神态,对于没有这方面体验的学生来说,学生只能会“词穷”。第三种细描写以叶圣陶老先生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与习作的技巧”精神为指导,体现了学什么、用什么,学以致用的方针,指导学生运用动作、神态描写把情境写具体,可是写的前提是必须让学生先去体验,或者激活学生这一部分的生活、情感积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写出真实、有血有肉的片段来,否则只会是机械的模仿,只是形似,而非神似。这种练习更适合教师另用一课时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后,再来指导学生进行片段练写。
  薛发根老师说:学会有选择地放弃,追求深刻的简单。反复斟酌后总觉得这三种读写结合点都不是那么的恰当。在细心推敲后发现课文有这样一句话:“茨威格见罗丹工作完了,走上前去准备同他交谈。罗丹径自走出门去,随手拉上门准备上锁。”课文省略了茨威格和罗丹的对话,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留白,正好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后的想象来填补。
  于是第四个读写结合点产生了:想一想茨威格走上前去准备同罗丹交谈写什么呢?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再写下来。
  茨威格说:老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读写结合点,学生可以结合课文从多方面来谈。如茨威格看到罗丹如此全神贯注,他会说……;茨威格看到原本仪态端庄的女像修改后更加漂亮了,他会说……;茨威格自己也从罗丹身上受到启发说……角度多了,面广了,学生自然有话可说了。从实际的操作来看,学生能把对课文的理解揉和到读写结合的训练上来,收到预期的效果。
  反思《全神贯注》一课读写结合点的确立和实施,深深体会:教师不仅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握课文的语言特点,还要了解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和认知特点,精心选择语言训练的内容。只有这样读写结合训练才能发挥学生潜能,培养创新意识,提高表达能力,才会科学高效。让我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努力寻找更多、更适用的“读写结合”点,让学生走进爱读写,会读写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