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之三

鲁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认识本课的“楚潋”等4个生字,会写“断楚”等9个生字。
   2.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大体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之情。
   4.默写《望天门山》。
  教学重点
   1.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大体意思。
   2.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出”的意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昨天我们学习了《富饶的西沙群岛》,了解了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今天我们将和唐宋两位大诗人一起到安徽的天门山、杭州西湖去游览一番。出示课题。
  二、指名朗读,检查预习
   1.自由放声朗读两首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师生评价。
   3.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提示七言诗的停顿规则。
   4.再次朗读,读出节奏。
  三、借助注释,理解《望天门山》
   1.提问:天门山是几座山?楚江指的是哪条江?学生回答,表扬学生会看注释。出示古诗《望天门山》“开回出来”四个字红笔标示。
    让学生根据注释讲一讲意思。
   2.教师引导:默读古诗,看一看这几个动作分别是谁的动作?
   3.指名交流。
   4.教师梳理:滔滔的江水冲断了天门山,把天门山从中劈成两部分,汹涌而下。江水在这里遇到大山的阻挡,只好折往北而流,形成漩涡。所以称“回”。刚才有同学讲“出”是青山的动作。青山真的会移动出来吗?
   5.学生回答,教师引导:边说边在黑板上画:你是想说,青山并没有移动,只是因为李白乘坐的小船顺着江水向天门山漂过来,让李白感觉到两座青山像是迎宾一般,相对出来迎接自己。那么课题是《望天门山》,作者在哪里望见的天门山?(引导学生更加明确作者望的位置。)
   6.指名配乐朗读。其他学生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
   7.用自己的话讲述刚才想象到的画面。
  四、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1.把刚才想象到的画面通过自己的朗读表达出来。
   2.全班齐诵。
  五、理解并感情朗读《饮湖上初晴后雨》
   1.根据注释,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解释,及时引导。
   2.作者为什么把西湖比作西子?
   3.把“方、亦、总”去掉可以不可以?
   4.想像下雨和晴天的西湖,有感情朗读诗句。师生接诵,全班齐诵。
  六、拓展积累与运用
   1.我们的祖国风光秀丽,引得无数诗人都歌颂它。你还知道哪些诗句?
   2.学生交流,会背的可以一起背。
   3.拓展古诗《望岳》
    (1)屏幕出示,教师范读,学生练习朗读。
    (2)学生根据注释,试着理解。
    (3)提出不懂的地方,讨论后理解大体意思。
    (4)师生对读、接读、齐读、熟读成诵。
   4.创设情境加以运用。
    配乐《高山流水》,师语言描述:我们的祖国美丽如画,当你来到江南,看到青山绿水时,不禁想起白居易的诗句——(生);当我们来到洞庭湖边,看到湖光山色,不禁放声朗读——;当我们来到茫茫大草原时,禁不住——;当我们看到巍峨的泰山时,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杜甫的——;当我们荡舟西湖时,不禁想起苏轼的——;当我们来到乘船沿着滚滚的长江顺江而下,望见雄伟的天门山时,我们不禁朗诵——。能把这首诗写下来吗?
   5.默写《天门山》
    (1)仔细观察生字“断、楚”老师提醒“楚”的中间部分。
    (2)学生默写。
    (3)全班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