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和铁罐》教学实录之一

鲁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师:昨天,同学们回家已预习课文《陶罐和铁罐》,今天,我们一同来学习这篇课文。(指板书,生齐读课题)
  师:(指符号)这是一篇阅读课文,大家要运用在阅读上学到的知识,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读懂课文。下面老师先检查同学们预习得怎样了。(出示写有“奚落”“傲慢”等11个词语的小黑板。老师检查预习字词,第一步是要读准字音,第二步是抽查有关词语,其中对词素有“御”、“慢”等作简要解释,对“无踪无影”换种说法积累词汇、为重点词“奚落”的学习作了铺垫。)老师让学生“开小火车”分节(一人一节)读课文,读准字音,通顺流利,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篇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
  师:大家说说他们读得怎第样?
  生:××同学把陶罐的“陶”读成了“ta-o”了,应该读第二声“táo”。
  生:××同学把“立即动手”读成“立刻动手”。
  生:我给自己提意见,我把“多美的陶罐!”读成了“多美的陶罐啊!”多了一个“氨字。
  师:你们听得真仔细,有的还能自己发现问题,这很好。读书就得像这样,把字音读准,不添字,不漏字。
  (评:通过读书能检查是否真正读准了字音,还培养了学生认真听读书,读书不添字、不漏字的好习惯,也为分析课文打下了基础)
  师:这篇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
  生:这篇课文说了铁罐看不起陶罐的事。
  生:铁罐看不起陶罐,许多年过去了,陶罐变得很有价值,铁罐却无踪无影。
  师:说得好!同学们初步了解了课文,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请大家看课后思考题,谁能把题目读读?(生齐读思考练习题1、2、3)
  师:同学们已预习过课文,除了课后3个思考练习题外,还有什么问题想提吗?(静默了一会)暂时没有,那就同桌讨论前两个思考练习题。
  生:(同桌讨论热烈)(评:初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并能很自然地引入读课后思考练习题,全课紧紧围绕思考练习题展开教学。其中还注意了让学生质疑。
  师:我们先讨论课后第一个思考练习题: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呢?(板书:奚落)还有哪些词意思和“奚落”很相近?
  生:(踊跃地分别说出)讽刺、挖苦、嘲笑、讥讽。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给“奚落”找了这么多近义词,对“奚落”的了解又进了一步。铁罐是怎样讽刺挖苦陶罐的呢?课文有很精彩的描写,请你们把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然后评一评谁读得好。(生读找,并划有词句)
  师:谁来读?
  生:(读)“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生:(评)他没出傲慢的语气。
  师:傲慢的语气该怎么读?(没人举手)听老师读,我把这个句子读两遍,听好了回答哪遍好。(老师读)生:老师第二遍读得好。
  师:好在哪儿?哪个字读得重?哪个词读得慢?
  生:老师把“碰”字读得重,把“陶罐子”读得慢,读出了铁罐对陶罐骄傲、冷淡的态度。师:说得真好!谁把这个句子再读一读?
  生:(很有感情地)“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师:读得好!向他学习!全班齐读。(生齐读)
  师:铁罐不止一次地奚落陶罐,请你们像刚才那样把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找出来,同桌交换读,读时注意揭示语,读出语气,然后大家评一评。
  生:(同桌交换读,气氛热烈)师:铁罐还怎么样奚落陶罐的?谁读一读?
  生:“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生:他读得没有感情,太平淡,没有读出傲慢的语气。
  师:这一句还用傲慢的语气吗?
  生:不用,应该用“轻蔑”的语气读。
  师:那就请你读一读。
  生:(读)“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师:读得怎么样?生:(齐)好!(热烈鼓掌)
  师:还有谁来读?(生纷纷举手,跃跃欲试)
  生:“住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
  师:(高兴)读得好不好?
  生:(齐)好!(热烈鼓掌)
  (评:老师抓住重点词“奚落”层层递进地展开教学。老师还用范读试评引路,以找、读、评的方法来理解“傲慢”、“轻蔑”、“恼怒”等词和有关句子。一改以往以词解词,详解详讲的做法,学生学习主动热烈)
  师:铁罐就是这样傲慢、轻蔑、恼怒地奚落陶罐,它为什么看不起陶罐呢?
  生:铁罐只看到自己很坚硬,所以瞧不起陶罐。
  生:铁罐认为自己很坚硬,而陶罐很容易碎,它只看到自己的长处,所以看不起陶罐。师:真能干!铁罐认为自己很坚固(板书:坚固),这是它的长处(板书:长处),而陶罐很容易碎(板书:易碎),这是它的短处(板书:短处),它仗着自己的长处去奚落别的人短处(边说边标示箭头)。面对铁罐一次又一次的奚落,陶罐怎样回答?请同桌分角色读他们的对话,要读出不同语气。(读书气氛异常热烈,最后指名读)
  (评:紧扣思考练习展开教学,教师抓住归纳上的难点,边叙边板书,条理清楚,化难为易。学生大面积读书,读出不同语气,自然理解了内容)
  师:许多年过去了,陶罐是不是像罐说的那样破成了碎片?铁罐是不是像它自己所说的那样坚固得什么也不怕?它们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板书:变化)请同学们看思考练习2,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找出写他样变化的句子,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生默读课文,用笔勾画句子)
  生:许多年以后,人们掘开厚厚的堆积物,发现了陶罐倒掉泥土,擦洗干净,和它当年在御厨的时候一样光洁、朴素、美观。
  师:陶罐和当年一样光洁、朴素、美观,你们说说这到底有没有变化(学生热烈讨论,后举后回答)
  生:我认为没有变化,因为许多年过去,陶罐还和过去一样光洁、朴素、美观。
  生:我认为有变化,陶罐外形虽然和当年一样,但是过了这么多年它已经变成了古董。
  生:我也认为有变化,陶罐外形没有变,但他的价值变了,它已经成了珍贵的文物。
  师:大家赞成吗?(生举手赞成)我也同意大家的意见,陶罐变了,变成了珍贵的文物,很有价值。(板书:很有价值)我们再看铁罐呢,有什么变化?用书上一个词叫
  生:(齐)无踪无影!
  师:(板书:无踪无影)你们看板书,许多年过去了,原来易·碎·的陶罐变得很·有·价·值·,而原来只看到自己坚·硬·长处的铁罐却早已补氧化,变得无·踪·无·影·了,故事学完了。你们觉得有趣?生:(齐)有趣!
  (评:根据大纲对中年级的教学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加快阅读速度。集中力量学习有关“变化”的句子,巧妙地设计问题,激发全体学生参与大讨论,很自然地受到一次唯物辨证法的启蒙教育。板书设计也为突破归纳寓意这一难点提供了方便)
  师:铁罐仗着自己的长处去奚落别人的短处对吗?
  生:(齐)不对!
  师:为什么?
  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铁罐用自己的长处跟陶罐的短处比,是不公平的。
  师:正像同学们说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铁罐只看到自己长处看不到别人的长处是不对的,欠产看问题应该全面,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短处,这就是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也是思考练习所要求解答的问题,大家明白了吗?
  生:(齐)明白了。
  (评:用谈话法对照板书,自然引出对长短处辨证看法的寓意,避免了说教式让学生猜寓意的做法)
  师:根据思考练习1、2题的提示,可以给课文分为几段?(生速读课文,后分段有分岐,让学生讨论并说明理由)
  生:我觉得应该到第8自然段。
  生:我觉得应该到第9自然段。
  师:理由是什么,请说出来。生:第一段分到第9自然段意思明白,因为写的都是古代发生的国王御厨的事,第10自然段以后是写现代荒地上的事。
  师:对啊!(向前一学生)你还有什么要说吗?
  生:没有了,我明白了。
  师:段分出来了,能把段意说说吗?(学生很快按思考练习1、2,用板书的“奚落”、“变化”说出段意)
  (评:老师巧借思考练习作为提示启发学生进行单元读写训练项目的学习:分段和概括段意。在分段中让学生各抒己见,但以理服人,取得统一看法)
  师:课文学完了,还有不懂的地方请提出来。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陶罐和铁罐》,方法是围绕课后思考练习题给课文分段,读懂文章,明白道理。现在我们用这个学习方法独立阅读一则很有趣的寓言故事《蚕和蜘蛛》(发下《蚕和蜘蛛》)。同学们先独立阅读寓言和思考题:
  1.人们为什么夸奖蚕?
  2.蜘蛛为何难过?
  3.后来为什么人们又夸奖蜘蛛?
  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速读短文,自学,个别讨论,分别回答了以上三个问题,脸上露出了成功的喜悦。)
  师:(小结)今天这节阅读课是这样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