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实录之二

鲁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师:你抓住“应有尽有”这个词语品味出村民们砍树很过分。那么你总结的原因就是什么?
  生:很过分。(生板书:很过分。)
  (教师出示这段文字,全班齐读。)
  生:我也是找的这句话,我读到“树木变成了各家各户一间间一栋栋的房子”,我想,山上的应该有上亿棵树,而小村庄只有几十户人家,一家盖一栋房子根本不会砍掉那么多树木,他们肯定是没完没了地盖了很多房子,才毁掉了整个山坡上的树木。
  生:我从“一间间、一栋栋”感受到村民们不是每家盖一间房,而是每家盖三间五间很多的房子。
  师:你的语感也很敏锐,感受到村民们盖房子也很过分。
  生:我说的是这段话的最后一句:“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了。”我感到,柴烟消失得很快,树木也跟着柴烟快速地消失。
  生:这里“大量”这个词说明他们不是适量地砍,而是砍的树木很多,当成柴火烧掉,太过分了。(学生板书:大量)
  生:我从“一间间、一栋栋”感受到,每间房子都要烧柴火,房子越多,冒出的柴烟越多,砍的树也就越多。
  师:你把前后两个分句之间的联系建立起来去感受,真好。
  师:(出示文字投影片:①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了。②还有大量的树木被当作柴火烧掉了。)同学们的语感很敏锐,你对比着读,想象一下第一句话描绘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大量的树木被当作柴火烧掉,太可惜了。
  师:为了烧火做饭烧掉大量的树木,太不值得了。
  生:我对比着读发现,上面的句子让我感受到那个柴烟消失的样子,觉得很可惜;而下面的句子就没有这种感觉。
  师:对了,下面的句子只是叙述,上面的句子是形象地去描写,你读起来感受就很强烈。这个句子还写出砍树是天天进行,因为生火做饭是每天都要进行的。我们一起来读一下上面的句子,感受小村庄的村民是怎么砍树的。
  (生齐读这段话。)
  生:我找的是第四自然段:“不管怎样,河坡上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靠着锋利的斧头生活,就是靠着砍树来生活,就是他们生活中总要砍树。
  师:砍树已经成了他们的生活方式。
  生:我补充一点。“锋利的斧头”这个词语,让我感到他们砍树时,对树木毫不留情,以砍树就倒下了。我读这心里就特别难受。
  师:看到“锋利”一词,你有这种感受,这是多么的可贵。
  生:我也补充,他们每天都大量的砍树,就靠这个,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师:(出示文字:“不管……,河坡上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想一想:人们只管砍树过日子,有哪些现象人们视而不见?
  生:山坡上出现裸露的土地,他们根本不在乎。
  师:土地裸露,他们根本不管。你来造这个句子:“不管……,河坡上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生:不管山坡上裸露的土地有多少,河坡上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生:不管柴烟怎么污染天空,河坡上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生:不管山坡上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河坡上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幸福安康。
  师:是幸福安康吗?看课文原句“日子过得还都不错”,体户体会,怎么理解?
  生:天空被污染,土地被裸露,树木被砍伐,这不可能是很好的生活,只能说是还可以。
  师:对,课文没说他们日子过得不错,而是在不错前面加了一个字“还”,你再读,味道就不一样了。表示什么?
  生:还都不错,表示他们的日子一般般。
  师:你再读这句,体会体会。
  生齐:“不管怎样,河坡上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生:我觉得,村民只管砍树,不去种树,毁掉了小村庄。
  师:说得好。我们在看课文的三四两段。(出示课文三四自然段文字)刚才,我们把这两段联系起来体会。发现,看到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他们管吗?(不管)看到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他们管吗?(不管)看到柴烟污染天空,他们管吗?(不管)他们只管什么?
  生:只管过自己的日子。
  师:这样联系起来阅读思考叫“品读”。还有什么感受,继续说。
  生:我读第二自然段:“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去,把树木一棵棵砍下来。”我觉得,他们砍树很随便,很随意,一点不觉得可惜。(学生板书:很随意。)
  生:我体会,“谁家想盖房”,谁愿意盖房就可以去砍树,谁愿意造犁就可以去砍棵树,很随便,乱砍树。
  师:随意砍伐,一点计划都没有,用一个词语来概括。
  生:叫“乱砍滥伐”。(学生板书:乱砍滥伐)
  生:我该他们补充,我觉得,他们感到砍树是毫不犹豫的。
  师:体会得好。你体会这个句子,“想盖房、想造犁”和“就拎起斧头”中间有没有空隙,又没有犹豫?
  生:没有。一想了马上就砍,而且没有想一想后果。
  师:都形成了一种生活习惯了,形成了一种生活的方式了。你们这样读课文,品味出自己的感受,在读课文的时候,把我们的感受再放入课文中去,课文的内涵就丰富了,我们的课堂也就丰富了,是谁丰富了课文、丰富了课堂?是你们,是你们的品读。
  小结:
  师:(手指学生写下的板书)你们认为小村庄村民,世世代代不间断地砍树,很过分地砍树,随意砍树,乱砍滥伐,这样毁了小村庄。(看到学生讲“滥”字写错)“滥”字怎么写?谁来写给大家看。
  (一生上来写下一个大大的“滥”字。)
  师:(指导学生认识“滥”字,齐读“乱砍滥伐”一词。)
  3.品读结尾,感受村庄被毁
  师:这样的砍伐小村庄能不消失吗?我们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生齐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师:(出示文字:①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向了何处。②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向了何处。)读一读,感受一下,有什么不同?
  生:第二句话“小村庄”后面有一个逗号。
  师:有逗号一般就要停顿。听老师读。(范读这句话。)中间那个停顿,让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起小村庄的村民,为他们担心。
  (指导朗读这句话。)
  师: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生:“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师:“什么都没有了”后面一个破折号,解释都是什么没有了。各家各户一间间一栋栋的房子还有吗?(没有了。)各式各样的工具还有吗?(没有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吗?(没有了。)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师:老师有个问题,“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已经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了,可是后面还要写“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这有必要吗?
  生:没必要,这样写就重复了。
  生:有必要,这是强调。强调就是因为这个锋利的斧头,所以小村庄被毁灭了。
  师:这里的“锋利的斧头”代表了什么?
  生:代表村民们的乱砍滥伐、只砍树不管种树的行为。
  师:这是在告诉人们,小村庄被卷走了,村民们那种乱砍滥伐、只砍树不管种树的生活方式也宣告结束,这样生活只能管一时,不能持续长久。
  (指导学生读好最后一段话。)
  三、设置情境,表达认识
  师:原先的那个美丽的小村庄没有了,河坡上空空荡荡。后人为纪念这件事,要在这片空旷的河坡上立一块木牌,上面要写一句话,让所有经过这里的人看到这句话,引发思考,为之震撼。这句话写什么?
  生:不要乱砍滥伐,要多种树。
  生:乱砍滥伐的后果就是这样。
  生:你怎样对待大自然,大自然就会怎样对待你。
  生:如果你只知道向大自然索取,而不保护大自然,大自然会惩罚你的。
  生: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一棵树至少需要十年,这片森利有可能已经存活了百年、千年、甚至万年,但人类将它毁灭,却只是一瞬间的功夫。
  生:要超越自然,必须爱护自然。(教师引导修改为:“要想拥有自然,必须爱护自然。”)
  师:老师出个主意:从课文中找一句话写上去,找哪一句?
  生:我选课文第一句话:“在一片河坡上,早先有一个很像样的小村庄。”我改为:“在这片河坡上,早先有一个很像样的小村庄。”
  师:好。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在一片空旷的河坡上立着一块木牌。你念这块木牌上的字。
  生齐:“在这片河坡上,早先有一个很像样的小村庄。”
  四、拓展实践,进一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师:这节课就上到这儿。老师留一个作业:过了一段时间,这片河坡上又来了一批村民,看到了木牌上的句子。他们在这里住了下来,他们会怎样在这里生活?请你写一篇小故事,设想一下这些村民应该怎样生活,篇幅与这篇课文相当就行。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