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声》综合资料之一

鲁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29 掌声

  一、教材简说
  课文写的是残疾女孩英子内心很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掌声从此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她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课文通过英子的变化表现了同学之间的鼓励和关爱。
  作者是以回忆的语气来写这段小学的经历。根据课文的内容,可分为掌声前的英子和掌声后的英子两部分,因为课文提到,有了掌声鼓励后的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文章的语言质朴,但在平淡的叙述后面饱含着充沛的情感。课文通过外在的动作和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感受,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由外向内”感受这些情感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难点是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二、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掌声、文静、愿意、姿势、轮流、情况、慢吞吞、注视、热烈、持久、平息、情绪、讲述、普通话、动听、鼓励”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地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4.抄写最让自己感动的句子。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可以布置学生观察身边残疾人的生活都有哪些不便,周围的人是怎么帮助他们的。搜集反映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相关资料。
  2.本课的生字较多,字形也比较复杂,教师要认真指导学生认读和书写。
  识字方面:“症”既是翘舌音又是后鼻音,“镇”既是翘舌音又是前鼻音;“姿势”的“姿”是平舌音,“势”是翘舌音。方音地区的学生要注意正音。另外,本课还有两个多音字“落”和“调”,要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区别读音,也可以通过组词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
  写字方面: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写好“姿势”“普通”“鼓励”三个词语,其他的字可以重点指导,如“吞”字的上半部分和“烈”字的下半部分,要写得比较舒展才美观。
  3.本文是一篇记叙文,在阅读教学时除了让学生了解事情的经过外,还要指导学生深入体会英子的情感变化,以及这些情感变化是怎样表现出来的。教师可从课题入手,围绕“掌声”,以“掌声”为线索,提出问题,比如,同学们为什么给英子掌声?她得到掌声后心情怎样?通过这些问题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大意和课文的叙述顺序。教师可以检测阅读的情况,让学生读后用自己的话简单复述一下课文。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让学生思考:课文中英子有哪些心理活动?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这是一个涉及全文的问题,学生可能开始回答不完全或不准,教师要在学生回答过程中适当加以点拨,帮助他们获得正确的认识。例如,课文中反映英子自卑心理的句子除了第一自然段,还有“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等句子。“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这句话,实际上是通过动作和外貌的描写,体现了英子内心的紧张、自卑和痛苦。而文中的泡泡正是为了引导学生体会英子此时的内心活动。此外,还有英子的感激之情,英子的欢乐之情,都可以在课文中找到对应的语句。在引导学生理解内容、体会感情的同时,还要让学生体会:作者在表达这些情绪时,并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是用具体可感的描写来表现的。
  教学中要抓住重点段落让学生理解,并对学生不容易领会到的地方加以指导。例如,本课的第三自然段,详细叙述了英子在同学们掌声的鼓励下,终于走上讲台的全过程。老师可以抓住两次“掌声”,让同学们思考:“同学们的第一次掌声和第二次掌声有什么不同?”第一次掌声是英子在经过思想斗争后走向讲台时,教室里不约而同地“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这掌声里包含着大家的鼓励与信任。英子在掌声的激励下,发挥了自己的才能,“她的普通话说得很好,声音也十分动听”。于是,“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第二次掌声里除了鼓励而外,还有赞扬。老师和同学们看到,作为残疾人的英子,只是行走不方便,其他方面不比正常人差甚至更为出色。英子自己也领悟到了这一点,在精神状态上才产生了后面一系列的变化。文中的第二个泡泡也是引导学生从英子和同学两方面来体会。
  4.课文的词句理解应该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而不是直接给出解释。例如,“犹豫”一词,可以结合后面的“慢吞吞”来理解,说明英子不愿意走上讲台,但是老师的要求又不能不做,因此拿不定主意。教师可以抓住这个词语,体会英子的矛盾心情。“忧郁”和“歧视”可以放在一起来指导,这两个词虽然都是在课文的后半部分才出现,但含义在前半部分已经显露出来。例如第一自然段,“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这其实就是英子忧郁的表现。而为什么英子会这么忧郁、走上讲台时又那么犹豫呢?就是因为英子很自卑,害怕同学们歧视她。在这样的语境下来理解“歧视”,学生就能知道这里“歧视”的意思是“看不起她”“不把她当正常的同学看待”。“鼓励”一词可以结合着两次掌声来理解,教师可以提问让学生思考:“同学们的两次掌声里包含着什么样的感情?”总的说来,这掌声里有同情、理解,但更多是鼓励,也就是激励和勉励,同学们希望英子走出自卑的阴影,不再忧郁,融入集体中。再比如,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时可能有些难度,老师除了引导学生抓住“鼓励”这个关键词并联系全文来理解外,还可以适当拓展,如远南运动会中的运动员的故事、张海迪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来帮助学生理解。“微笑着面对生活”就是对生活中的困难有了直面的勇气和克服的信心,从课文中也可以看出,英子一直坚持上学,而且对生活非常乐观。
  5.本课表现的情绪有起伏,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出这些变化。关键是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进入情境中,领悟到人物的喜怒哀乐。比如,课文的前半部分语调要低沉缓慢一些,后半部分要活泼跳跃一点,这些都是由课文描写的氛围变化决定的。
  朗读指导要穿插在对课文的理解中,可以提示学生,你觉得这里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为什么?例如,朗读“她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甚至在一次联欢会上,还让同学教她跳舞”这句话时,可以先联系英子的来信让学生讨论: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这是因为英子从同学们的掌声中感受到了爱,并从这种爱中获得了动力,鼓起了生活的勇气,她很珍惜同学们的掌声。因此,这里要读出欢快的语气。
  6.课后的第二题“从英子的变化中,我想到了很多,让我们交流交流各自的想法”,这个题目旨在给学生更大的思考空间,既可以联系课文来谈,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来谈;既可以谈同学们和老师的关爱和鼓励,也可以谈英子能够从大家的鼓励中获得面对生活的勇气。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适当加以指导。例如,估计学生会在同学的友爱方面谈得比较多,老师可以提问点拨:“读了课文以后,你觉得英子是一个怎样的女孩?”提示学生注意,当别人身处困境的时候,不要忘了把“掌声”献给别人;而当你身处困境的时候,也要珍惜别人的“掌声”。
  第三题抄写句子,可不作统一要求,但教师要做一些检查工作,看看同学抄了哪些句子,从中也可以看出同学是否读懂了课文。
  7.课前布置的搜集残疾人自强不息或者社会帮助残疾人的小故事,在课堂上可用一点时间让学生交流。

  四、参考资料
  小儿麻痹症:简称“儿麻”,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见于婴幼儿,85%的患者在6个月~3岁之间发病,成年人比较少见。病毒经过口腔进入人体,通过血液循环而影响全身,主要损害脊髓前角灰质的运动神经细胞,所以又叫脊髓灰质炎。症状表现为肌肉瘫痪,运动功能障碍。病毒也可以影响脑干、脑膜等神经组织。
  根据1987年普查推算,我国约有小儿麻痹后遗症患者183万人。自从1988年起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小儿麻痹后遗症矫治的康复计划后,到1995年底,全国已有50万有小儿麻痹后遗症的残疾人接受了矫治手术,改善了功能。随着计划免疫工作的深入,我国小儿麻痹症的发病率已大大降低,并逐步得到根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