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六

鲁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上册第21课《掌声》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2013-11-25
  执教者:朱海军
  授课班级:运粮小学三(2)班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两次掌声的含义。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小英内心感受,将体会在小英的信中表达出来。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了解学情、建立小英形象
   1.课文读的情况。
   2.小英以前是个怎样的孩子,后来呢?根据交流情况板书。
   3.读课文中信的片段,明确学习目标。(由于信的内容不完整,这节课咱们将通过读课文,自己将小英信的前面部分写完整。)
  二、走近人物,感受“情感”变化
   1.感受小英的忧郁、自卑
    (1)指名读课文第一节。
    (2)通过句式转化,引导学生感受英子的内心世界。相机指导朗读。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自己的感受写入小英的信中。(特别体会因为不和人交往,小英显得自卑、内向、胆小、敏感。)
   2.理解英子为什么犹豫
    (1)读课文第二、三小节。
    (2)这段话中有好多内容都能够说明小英身处困境之中,找出相应的内容读一读。
    (3)教师叙述,交流,这时的小英是想去还是不想去,学生体会小英的两难困境。
    (4)将自己的体会融入信中表达。
   3.体会两次掌声的含义
    (1)了解学生理解的情况
       体会第一次掌声的含义“这热烈持久的掌声似乎在说什么?”
       体会第二次掌声的含义“经久不息的掌声是想告诉小英什么?”
    (2)将自己的体会融入信中表达。(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表达句式。)
       掌声是一把钥匙,它打开了小英封闭的心灵。
       掌声是一把扫帚,它扫走了小英内心的胆怯与自卑。
       掌声是一缕阳光,它带给小英勇气与自信,让小英的生活充满欢乐。(引读课文第五节)
   4.感受英子的开朗、自信
    (1)读课文,感受英子情感的变化。
    (2)体会人物感受,写信表达。
   5.齐读课文第6小节。
  三、布置作业
    将小英的信完整的写下来。


  教学后记:
  《掌声》在人教版教材中编排在真“爱”篇课文之中,这对掌声的含义和作用是最好的解释。在苏教版教材中《掌声》编排在人物类课文之中,虽然课题是写掌声,但重心集中在人物身上。小英的改变,从自卑中一步步走出来与掌声对一个人的影响相比,显然是人物自身的努力和改变更为重要,小英不在这次掌声中顿悟,也在下一个微笑中坚强,或者在另一个眼神中走向开朗,面对成功。这种能重新认识自己、正确面对自己的伤痛的精神,与不用麻醉药做手术的铮铮铁汉刘伯承和始终追求自己理想并不断变换实现方式的彼得同样可贵。所以设计思路上决定将有掌声的课文上得没有掌声,重点指向体验小英内心世界。
  如何让学生体会一个残疾女孩的内心感受是教学设计层面有待解决的第一个问题,人物的动作是一个突破口,它可以有效洞察人物内心,但课文中表示动作的词比较散,对于表达训练也没有良好的契机,最后可能变成为找词而找词。课文结尾前的信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既然小英在自己的信中提到这件事,那这件事的过程在小英心中一定清晰记得,让学生站在小英的角度描述整件事,既可以将全文的内容有机串联,也可以将自己体会到的独到感受有语境有方式表达出来。
  教学的实际情况,基本达到教学目标,只是在体会的深度和个人的独特性上还欠缺不少。课堂上还存在“放不开、丢不下、跳不出”的现象,课堂上还有很多地方放不开手脚,当学生的表现不是自己期待时,当学生的回答离中心意思较远时,自己并没有淡定从容的对话引导。手里还是丢不下遥控器,心里还是丢不下教案,其实教案执行了一半又如何,自己说错了,学生答乱了,自己需要说的话课前没准备到又如何。其实自己很多时候无形中给自己加了许多枷锁,既定的教学程序一定要执行完吗?一节课一定教一篇课文吗?为什么不可以是两篇,不可以是半篇。
  每次公开课结束后,总有种再上公开课的冲动,希望这种冲动能一直保持到下一节公开课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