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教学设计之七

鲁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一、素质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观,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感情。
    能力目标 理解作者听其声、观其形、思其序的观察方法,从而掌握观察事物必须有顺序的规律。
    知识目标 学会生字新词,重点理解天下奇观、横卧、水天相接、横贯、浩浩荡荡、犹如、如同、山崩地裂等词语的意思。会用“逐渐”“恢复”造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认识塘江大潮的壮观情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听其声、观其形、思其序的观察方法,掌握观察事物必须有顺序的规律。
  四、教学用具
    1.钱塘江大潮的软件片。2.对比重点句的幻灯片。3.钱塘江大潮的录像片。
  五、教学方法:变序式。
  六、课时安排:三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言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领你们去浙江省杭州湾钱塘江口看一看那里壮丽、奇特涌潮,好吗?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读后释题
     课题《观潮》的“观”什么意思?“潮”指什么地方的潮水?(观:观看。潮:指钱塘江大潮。观潮:观赏钱塘江大潮。)
   2.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教师检查、指导。
    ①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亭、屹、罩、昂、盼、崩、镇、若、逐、颤、余、吼、恢、涨”的读音,并组词语。
     字音难点:多音字“颤”在本课读(ch4n),避免读成(zh4n),“镇、罩、若、逐、颤、涨”为翘舌音,注意读准确
    ②字形难点:“昂”的左下方不要加撇,“若”的下半部不要错写成“古”。“罩”的上半部是“四”不要错写成“日”。
    ③理解词义。
     天下奇观:奇观、奇异、少见而又壮观景象。本课是指钱塘江大潮是世界上少见的壮观的景象。
     横卧:横躺着。原是表示人的动作的词语,课文里用来描述钱塘江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样子,这里把钱塘江比作人。
     水天相接:水和天连接在一起。形容水域广阔。
     横贯:横着通过去。课文里是说大潮滚滚而来,横着漫过整个江面。
     浩浩荡荡:课文里是讲大潮滚滚而来,水势很大的样子。
     山崩地裂:“崩”是倒塌。“裂”是裂开。真正的“山崩地裂”多半发生在强烈地震的时候,用来形容很响时,便带有夸张的意味。
     顿时:立刻。
     人声鼎沸:形容许多人在一起大声讲话,声音喧闹,像开了锅一样。
     若隐若现:若,好像,仿佛。隐:藏起来,看不见。现,表露在外面,使人可以看见。本课指几座小山在云雾中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又看不清。
     余波:本课指潮头过去后,剩下的波浪。
     漫天卷地:本课指远远看去,潮水像连着天地卷滚过来。形容声势大,来势猛。
     风号浪吼:狂风在号叫,波浪在怒吼。形容风浪大,叫声响。
  (三)再读课文,理清段落层次
   1.先按自然段阅读,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按“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划分段落层次。
   2.请按作者观潮的过程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段(第2自然段)潮来之前,作者观潮的时间、地点及观潮人的心情。
     第三段(第3、4自然段)潮来之时,作者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
     第四段(第5自然段)潮过之后江面上的情景。
     全文也可分为两段。
     第一段(1自然段)写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段(2——5自然段)写观潮的经过。
     分三层:第一层(2自然段)写潮来之前。
     第二层(3、4自然段)写潮来之时。
     第三层(5自然段)写潮过之后。
  (四)布置作业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后面第1、2两个问题。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导言
     今天上《观潮》的第二节课,在上节课我们分了段,列举了提纲,哪位同学能上黑板前来板书?
  (二)讲读课文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课文。
   2.教师讲解: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所以吸引了许多人来这里观潮,这个“观”是什么意思?(看)看什么?(潮来时的景象)
  (三)讲课课文第二段
   1.观潮这部分分几层?每层都写了什么?
   2.讲读第一层
    (1)自由读课文。思考:江面上是什么样的?人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画出来)
    (2)学生议答。(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①给人什么样的感觉?(静的感觉)
     ②作者写“江面越往东越宽”是什么意思?(这涉及到“潮汐”的形成问题,可作如下点拨:潮从哪个方向来?从书中找出句子来说明。(从“大家昂首东望”“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看出潮从东边来。)潮从东边来,江面越往东越宽,那越往西呢?(越往西越窄)潮水越往西,就会产生什么现象?(潮水越往西越急)。
     ③出示钱塘江口地形图,补充钱塘江大潮形成的有关知识:钱塘江口是喇叭形,外宽内窄,外深内浅,水底还有一道人们看不见的“沙坎”,迫使潮水上升,因此潮波传来,受到很大的约束,这是地理因素。另外是引力的因素,八月十八,太阳、地球、月亮三球的引力对涨潮影响最大。再有是八月中旬这段时间海面上常常刮东南风,所以潮波来势特别猛烈。
    ④人们的心情怎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说明非常着急心情十分迫切。)急到什么程度?(昂首东望,学生可做一做动作。)
  3.讲读第二层
   (1)谈话:要是你在人群中,你急不急?想不想看这天下奇观?好,老师就领你们去看看。
   (2)放潮来时的录像片。思考:潮来时,给你留下了什么深刻的印象?(声音大,浪大)
   (3)默读第二层,边读边画出描写潮水样子和声音的词语。
   (4)学生自由发言。(找出三处描写声音的句子,让学生上黑板板书,找出四处描写样子的句子后,也让学生在黑板上板书。)
      板书:闷雷一条白线
         越来越大横贯江面
         白色城墙
         山崩地裂千万匹白色战马
   (5)提问:大潮是从哪个方向来的?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具体写潮水到来时的样子和声音的?(由远至近)你能把潮来时声形有条理地说一说吗?
     (“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写远处的声音。“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是此时此刻的景象。
     过了一会儿,声音“越来越大”,“冻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前移动,逐渐拉长,变粗”,这是描写稍近时潮水的声音和样子。“移动”、“拉长”、“变粗”便很快出现了横贯江面的情况。
     一瞬间,“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这是再近前时潮声的样子。
     大海来到近前时,那样子“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动得颤动起来”潮水越来越近,潮水越来越大,潮头越来越高,潮势越来越猛。)
   (6)学生回答过程中教师适当点拨。
     作者用一条线、白色的城墙、白色战马来比喻由远到近的浪潮的不同样子,说明潮大、雄伟。水来时是直立而行的,像白色城墙,气势雄伟,声势浩大。
     板书:浪罕见,声巨大。
   (7)谈话:如果你就在这观潮的人群中,当你听到像闷雷的隆隆响声,看到一条白线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时,你的心情怎样?会说什么?会怎样做?(再放潮来时的录像片。)
   (8)学生议答。(人声鼎沸,都在喊:“潮来了,潮来了!”都踮起脚往东望去,人群又沸腾起来。当人们看到眼前的一切,真是又高兴,又惊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