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中自我感悟——《春日》教后感

鲁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当春天来临的时候,人们自然而然会赞叹春天的生命。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学者赞颂过春天,留下过千古名篇,他们对春天是那样痴情,那样狂放,那样欣赏!真可谓把春天描摹得绚丽而又迷人,达到了绝妙的地步。在本册教材中,作者在第一组安排了2首赞美春天的古诗。南宋诗人朱熹写的《春日》是人们最喜爱、最推崇的。
  在教学这首诗前,我在考虑能否打破传统的古诗教学方法,给学生新奇感呢?更增强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呢?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一位同行的设计,从关键词入手,自我探究,层层展开,效果极佳。受其启发,就有了这个设计的定稿,教下来也感觉不错。主要有这些收获:
  一、精心设计导入,为教学做好铺垫
  春天是人们最喜爱的季节。每到这个季节,人们喜欢踏青去赏春、绘春、画春。在设计时我就收集了大量与春有关的词语诗歌语段。授课之前,我组织学生朗读了关于“春”的词语诗歌,如二字词语“暮春、阳春、春辉、春景、春华”等,然后过渡到四字词语“春光融融、春光旖旎、春色怡人、春意盎然、春花似锦”等,大量词语的诵读,让学生感到春天的奇妙,春天蓬勃的生命力。在此基础上,出示佳句名诗进行吟诵:“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春城无处不飞花——韩愈”、“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等。大量诗歌的呈现,让学生领悟到诗人笔下的春天是那么美,与现实对照,啊,原来春天真的很美很美,这种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快乐的心情溢于言表。这为全文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以心情为主线,层层展开
  春天是那么令人赞叹。南宋诗人朱熹在这样一个春意盎然的季节来到郊外,写下了《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出示《春日》),请大家自由地大声地读一读,能猜测一下诗人朱熹当时的心情吗?当我一抛出这个问题时,学生们争先恐后,“高兴、喜悦、兴奋、愉快、欢快、激动、舒畅、舒坦、得意……”一个接着一个。是的,大家说了那么多表示心情的词语,那么,朱熹当时的心情真的是这样吗?请你找一找依据。这样,把学生的思维引入到文本中,层层展开,主动去理解诗歌的意思,作者表达的主旨。
  三、以探究为方法,主动获得
  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很快地进入文本去领悟,如一个学生说:“胜日是指风和日丽的日子,阳光明媚的日子,阳光灿烂的日子。人的心情总是与天气有关系,天气好,人的心情也好。”针对学生的回答,我则作恰当的评价、点拨。因为有了先行者,学生很快得到启发,举一反三,说得越来越好,理解的也越来越透彻,如学生说:“无边就是一望无际,没有边际。视觉开阔,心情也会开阔。”“泗水滨,泗水河边。泗水河是一条美丽的河,在如此美丽的河边骑马、散步、游玩,心情能不舒畅吗?”……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始终保持强烈的探究欲望,众说纷纭,各抒己见,而且说得很有道理,这也正是我预设的希望。这种打破诗歌教学的传统做法,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在自我探究的过程中,主动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更好地掌握了词语的意思,理解了诗歌意思。
  四、注重拓展,开阔视野
  对于朱熹的这首诗歌,后人认为不仅是一首咏春诗(赞美春天的诗),而且是一首含意深刻的劝学诗(劝告大家努力学习,劝告大家多读书)。我觉得这个说法是很有道理的。所以,在结课的时候,我增加了这样一段内容:
  同学们,诗人朱熹在泗水河畔春游,心情为何如此快乐?原因之一,是因为朱熹欣赏到了万紫千红的春色;原因之二,请听我细细说来:
  《春日》这首诗,因为泗水在山东地区,是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的家乡和他讲学的地方,“寻芳泗水”就是说在孔子的书籍中寻求知识。书中的知识道理,就好像原野上美丽的春色,使诗人耳目一新,深感快乐。试想:一个不喜欢读书的人,能有春日寻芳与书海求知的联想吗?能有知识道理如明媚春光的认识吗?正因为朱熹酷爱读书,才学渊博,他才成为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这首暗喻读书的《春日》诗,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启迪。咱们应该像朱熹一样在书海中求知,因为书海中也有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
  我觉得这样对学生说。既是对诗歌的进一步阐释,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学习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
  当然,学无止境,教学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