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北京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一、教材简析
    本文生动形象地记叙了翠鸟的外形和生活习性,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全文分翠鸟的外形、行动敏捷和栖息习性三部分写成。文笔生动,富有儿童情趣。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翠鸟的外形和生活习性,启发学生树立喜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
   2.学会本课生字,积累新词,会用“机灵”、“愿望”造句。
   3.复习总分的句群关系,懂得分述部分分几方面写。

  ㈠课前准备
   投影片、录像带、翠鸟图片、手绢。
  ㈡教学目标 1.了解翠鸟外形特点,体会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2.学习按一定顺序及抓住特点观察的方法,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㈢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尝试审题。
   同学们,今天教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看看是谁呀?(投影片出示翠鸟)
   翠鸟生长在我国东部和南部的许多地方,它不仅美丽,还有高超的捉鱼本世纪领,所以人们又称它“叼郎”。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0课“翠鸟。”(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投影片出示教师总结出的三点:
   ⑴翠鸟是什么样子的?
   ⑵翠鸟是怎样捉鱼的?
   ⑶翠鸟的家在哪里?
  2.出示尝试目标。
   今天这堂课我们将先尝试着解答第一个问题,完成这些任务。(幻灯出示尝试验目标)
   ⑴了解翠鸟外形特点,体会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⑵学习按一定顺序及抓特点观察的方法,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部分词语。
   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第一自然段。
  3.尝试初读课文。
   ⑴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生字和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
   ⑵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哪能些与翠鸟有关的知识?
   ⑶检查字词。
    疾飞锐利绣满等待蹬开逮
   ⑷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完成
    ①给自然段加上序号。
    ②找一找,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翠鸟的外形?
  4.尝试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看录象,思考:你看到了什么?它给你总的印象是什么?你觉得翠鸟哪儿最漂亮?
   ⑵出示尝试试题。
    ①作者从哪几方面来介绍翠鸟外形的?按什么顺序来介绍的?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各方面有何特点?请用“△”标出描述翠鸟各方面特点的词。
    ②翠鸟全身形状特点是什么?请用“~~~”划出,并理解“小巧玲珑”这个词。
    ③课文用了哪些语句描写翠鸟羽毛颜色的,请用“——”划出。
   ⑶小组讲座尝试题,师生交流
  板书:
    红色的爪子
    羽毛 (颜色鲜艳)
    翠鸟 (小巧玲珑)
    眼睛 (透亮灵活)
    嘴  (又尖又长)
   ⑷重点段落理解,幻灯出示:
    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鸟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
    ①读这段话,完成思考题。
     这段话共有( )句,主要讲(),课文从()、()、()三个方面,把这个内容写具体了,因此第()句是总起句。
    ②师生分读:师读总起句,生读分述句。
    ③理解“鲜艳”一词:
     A.头上的羽毛怎么鲜艳?(区分橄榄色与翠绿色)为什么用“绣”而不用“画”?(出示手绢比较“绣”与“画”的不同效果(板书:橄榄色、翠绿色)
     B.背上的羽毛怎么鲜艳?认识浅绿色。(板书:浅绿色)
     C.腹部的羽毛怎么鲜艳?认识赤褐色。(板书:赤褐色)
     D.理解“鲜艳”是什么意思?
     E.这是些什么句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④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个人读,学生领读、齐读)
  5.尝试练习,巩固新知。
   ⑴出示一张画有翠鸟的图片,请同学动手到黑板上贴,其他同学在座位上自己动手贴。
   ⑵说话训练:看图片进行说话训练,展开想像说一说翠鸟美丽的样子像什么?
   ⑶练习背诵。
    ①做填空练习为背诵打基础。
    ②试背诵第一自然段(自由背、指名背、齐背)。
  6.总结。
  介绍其他种类的翠鸟并作小结。

  总评:
  本课的课堂教学设计,在尝试法的运用方面有不少特色:⑴把揭题后的学生设疑“你想知道什么”与尝试中心的揭示相联系,也就是直接把学生想知道的作为尝试内容,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尝试积极性。⑵在学生的尝试过程中教师相机落实语言文字训练点,显得自然而贴切。如语段分析的填空;“画”与“绣”的比较区别;翠鸟外形的生动描写等。⑶学生尝试手段比较多样,不仅有常见的读书、思考、讨论、笔答,还有贴画、看录像、想像说话、背诵等,使课堂教学中充满学生的自主活动,调动了多种感官参与尝试,激发了学生尝试过程中的主动性和情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