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七颗钻石》一课之体会
北京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听了周友英老师执教的《七颗钻石》一课,不禁感叹到:每一堂课,只要我们认真钻研、深入探索,就会不断激出智慧的火花,而我们的课,势必越来越精彩。
《七颗钻石》这篇课文情节比较简单,但内涵却很深刻,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是本课的重点,同时引导学生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爱心对别人乃至对社会的意义,懂得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是本文的意图所在。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周老师抓住课文的主线,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进行朗读,想象与感悟,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抓住主线,走进文本
老师在一开始学生初读课文以后读准了字音,读通了句子,然后抛出这样一个问题:课文中最神奇的地方在哪?这样一个问题,虽然简单,可是却成为后来学生学习课文的主要线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画出水罐发生神奇变化的句子。教师归纳:(1)装满水(2)水没有洒(3)变成银罐。(4)变成金罐。(5)跳出七颗钻石。这是本文的明线,接着作者围绕这条主线展开教学:为什么水罐会产生这些神奇的变化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童话故事,去了解水罐变化的真正原因。课堂上,无论是朗读还是想象,都围绕教学的主线展开,为教学重点服务。而文中爱的情感的逐渐升华则是本文的又一条线索,两条线一明一暗,相辅相成,可见教师设计之精心。
二、抓重点词语促感悟:
于漪老师说:“语文课不只是浅显的文字阅读,所谓“文情并茂”,即指文字中有深刻的内涵。”教师要会发现和挖掘文字背后的深层意义。在文本创设的语境中理解词语的涵义,帮助学生更深刻地感悟文本。在学习课文第二段中,周老师在引导学生体会小姑娘找水找得很辛苦,她抓住了重点词“哪儿”一词进行提问“你喜欢哪一句?”括号里的字迹“哪儿也”“累的”不仅留下了视觉的记忆,还带来了思考。
三、抓朗读促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理解了关键词之后,周老师又问:她又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呢?你感觉到了什么?让学生在说的基础上充分理解小女孩喜出望外的心情,进而理解小女孩对母亲的孝顺和爱。周老师说:就请你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这一句。抓住朗读来感悟人物的心情。
四、精心设计的过渡语贯穿整节课。一节精彩的课堂需要精彩的教案设计,教师激情的授课,气氛活跃的课堂,美观的板书等等,我觉得课前的导入语也至关重要。尤其是小学生,他们年龄小,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特别容易走神,那我们教师就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官、听觉感官等等,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乐学、主动学。周老师从刚开始上课一直到这节课结束始终用激情饱满的语言感染着学生,教师最后总结:小姑娘的爱是广博无私的爱,让这种爱永远绽放光芒。将这节课的感情进行升华,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今天,我通过听课,不仅感受到了周老师的语言魅力,而且更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她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越来越感觉到自己的固步自封,停滞不前,也让我更加理解了“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真谛。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七颗钻石》教学反思之四
下一篇:《七颗钻石》评析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