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发现——《静夜思》教学案例

浙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案例描述]

  (三)讲读古诗,理解诗中的词语和全诗的意思。
   1.理解课题的意思。
     引导学生说说“静”、“夜”、“思”三个字的字意。
     静,安静。夜,夜晚。思,思念。
   2.理解第一行诗句。
     说说明月是什么意思?(明亮、皎洁的月亮。)板书:明月光
     说说这一句的意思。(床前地面上一片银白色的月光。)
   3.理解第二行诗句。
    (1)“疑是地上霜”这一行诗句中你哪个字不理解?重点解释“疑、霜”二个字。
    (2)谁说说这行诗的意思?
   4.理解第三行诗句:
     看图,诗人在干什么?(抬头看天空中的月亮)。诗句中哪个字是抬的意思?(举)。板书:举头望
     说一说这行诗的意思。(抬头看天空中的明月。)抬头望(   )的明月。把这句话的意思说具体。应是:抬头望着高挂在天空中的明月。
   5.理解第四行诗句。
     读第四行诗。板书:(思故乡)指名说说思故乡的意思、谁能说说这行诗句的意思?(诗人看见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思念起故乡来。)
   6.说说诗句的意思。
    (1)指名说说重点字、词的意思。
        疑 举头 思故乡
    (2)指名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指名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教学反思]
  这里我是选用一个环节来进行说明,这个月来,我的点点感悟。说句实话,对我个人而言,是不太喜欢古诗教学的。因为古诗文的教学,一般来说都偏于单调。老师讲得乏味,学生也听得疲倦。更何况是低年级的学生,好动永远是他们的天性,怎么保持好课堂纪律已经成为我的难点,更不必说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我苦恼、我思索、我痛定思痛,一阵苦思冥想后,我决定放长线掉大鱼。
  在这我很抱歉地说声:上面的教学经过不是经过本人之手,由于时间欠缺,我不得不抄袭他人之作,原谅我的无知与天真吧!在上课起初,我是这样问学生的:你们看过夜空吗?通过这样的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学生熟知的生活常识着手,渐渐把他们带入到学习中去。
  在教学时,我主要从两大主脉入手。一是,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是第一次采用这样的教学手段,学生的积极性还是比较高的。由小组长带头,组内的各个成员分工合作,每位学生对此都是乐于接受的。(这个手法,我是主要在朗读初期和检查学生朗读情况时,采用的)。我的另一特色是,抱着指导学生背诵的愿望,而进行的对诗逐句逐句的翻译。用上了师生合作的方式,我翻译一句诗意,学生来说诗文。后来直接让学生站起来说说诗意,让我来对诗。在平常的教学中,都是由老师向学生提问,今个儿换成学生来向他们老师挑战,胆子大一点的学生,对这种兑换角色的教学,是乐此不疲的。
  教学后,我是这样问我们学生的:从今天的学习中,你学会了什么?要是学生回答不上来那样也不要紧,我可以变换我的提问内容,选择更适合他们这个年龄的特色语言:在课文中,你最喜欢什么?为什么?这样一来,学生的答案虽说是相差无几,可我认为,这节课,我的谜底是达到了,我已很满足。
  写相类似的文章,本是应付检查。起初还算,有点激情,到了后来写得全是为了凑足数字的废话,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永远理我们的目的地那样遥远。有时候你不期待的偏偏就这样来到你身边,你所希冀的往往你是碰不着边的。很喜欢有个人的有句话,世界上的两大悲剧是;一,得到你不想得到的。二,得不到你想得到的。这是我想要表达的,但我不想把它白日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