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设计之九

老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描述了故乡杨梅树的美丽和杨梅果的可爱,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课文篇幅短小,层次清楚。作者按杨梅的生长过程特点,通过“眼看、手摸、嘴尝”的方法进行观察,由整体到部分,由表及里的顺序进行叙述,文章语言十分精练、简洁、朴实、亲切。作者采用拟人、比喻、对比的手法及细腻的描写方法,使读者对杨梅产生了如见其形、如观其色、如品其味的感觉,是一篇很好的习作教学的模仿教材。
  教学目标:
   1 、学习课文,通过朗读,了解故乡杨梅的可爱,体会作者爱故乡,爱杨梅的情感,与此同时,注意积累语言。
   2 、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教给学生观察的五件宝,模仿本文的写作方法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水果。
  课前准备:
   学生:
    1、自读课文,解决不认识的字词。
    2、了解自己喜欢的一种水果,并在上课时带进课堂。
   老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吃过杨梅吗?我想一说到杨梅很多人都会禁不住要咽口水了。江南有位作家就特别喜欢杨梅,他写的一篇描写杨梅的文章——《我爱故乡的杨梅》让人读了都会产生如见其形、如观其色、如品其味的感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吧。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读前向学生提出思考问题:作者是从几方面来写杨梅的?找出课文中有关的自然段。
   2、指名说。(明确:作者从杨梅树、杨梅果这两方面写出了对杨梅的喜爱。)
  三、细读课文
   1、作者是怎样描写杨梅树的?从文中勾画出有关的语句并理解。
     提问:这一段中描写杨梅树样子的话有几句?作者用了什么写作方法?(写了两句话。作者采用恰当的比喻,把细雨比作丝,把春雨比作甘露。把杨梅树当作人来写,用上了拟人的写法,形象具体地突出杨梅树在雨雾中旺盛生长的样子,也让我们感受的作者对杨梅的爱。)
   2、作者又是怎样描写杨梅果的?他从几个方面来写出杨梅果的可爱?(课文是从形状、颜色、味道这三个方面写出了杨梅果的可爱。)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学生学习杨梅的外形、颜色、味道。(课件出示)
    (1)杨梅的外形:圆圆的、遍身生着小刺
       作者是怎样把杨梅形状的特点写具体的?(作者为了把这一特点写具体,并不是单一的只描写杨梅的形状,而是同桂圆进行了比较。通过比较,可以使我们感觉到像真的看见了一颗杨梅,更生动、更直观、更形象。)
    (2)杨梅的颜色:
      ①杨梅的颜色由生到熟是变化的:先是淡红,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
       作者为了把杨梅颜色的变化写清楚,抓住了杨梅颜色变化先后顺序的词语(“先……随后……最后……”)。
       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带来的水果,用上“先……随后……最后……”来说一说。
      ②杨梅果肉及汁水的颜色。
      ③教师小结:这一自然段从杨梅果的外面写起,写出了颜色的变化,然后从外到内,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果肉及汁水的颜色。作者按一定顺序写出了杨梅颜色的变化,既具体又可爱。
    (3)杨梅的味道:
      ①这一段写出了杨梅味道的特点是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
      ②这一段共4 句话。第一句讲杨梅由生到熟,味道由酸到甜。2 至4 句写“我”小时候由于贪吃杨梅,牙齿被酸倒了的事。
      ③作者在这一段中为把杨梅味道的特点写具体,用“我”小时候贪吃杨梅,牙齿被酸倒的实例加以证明。(这样写,读后让人感到亲切、真实,我们也好像同作者一起品尝到了杨梅那惹人喜爱的味道。)
  四、总结写法
    思考:作者为什么能把杨梅的形状、颜色、味道的特点写得具体生动呢?
    教师引导明确(这篇文章之所以写得具体生动,亲切感人,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作者对杨梅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进行了细致地观察。不仅观察了杨梅树,而且观察了杨梅果,不仅观察了杨梅的静止状态,而且留心杨梅的发展变化,不仅用眼看,用手摸,而且放到嘴里品尝了。因此,同学们在今后一定要注意留心观察,学习作者这种观察事物的方法。)
    其实很多时候在观察东西时,我们也应该用上观察的五件宝:眼看、手摸、嘴尝、耳听、鼻闻。(课件出示)这样我们就可以把东西写得生动具体了。
  五、课堂练笔
   1、让学生拿出自己所带来的水果,用上观察五件宝进行观察,并按一定顺序把这样水果的形状、颜色、味道说清楚。
   2、指名试说,师生共同评议。
   3、教师再次明确要求。
    (1)要按一定顺序写出水果的特点,从而表达自己对这种水果的喜爱之情。
    (2)把要说的话写下来,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
   4、学生动笔写。
   5、写后集体评议。
    (1)请习作者上台朗读,其他同学边听变想:这篇习作好在哪儿?这篇习作的写作技巧有何借鉴之处?你对习作者有何建议?
    (2)交流听后感,对习作进行评析。
  六、课后作业
   1、找到习作中写得好的地方与同学分享。
   2、删除与习作无关的地方,补上需要增加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