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设计之十

老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教材理解:
  《我爱故乡的杨梅》是属于新教材中仍旧保留一部分老教材中的课文的其中一篇。但在教学对象的年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上都又作了新的调整。这就势必要求教师用新的眼光来打量这些“经典”,用新的手段来解析文章。
  这篇课文描述了故乡杨梅树的美丽和杨梅果的可爱,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的感情。课文篇幅短小,层次清楚。作者按杨梅的生长过程特点,由整体到部分,由表及里的顺序进行叙述,十分精练、简洁,朴实、亲切。作者通过“眼看、手摸、嘴尝”进行观察,采用拟人手法及细腻的描写,使读者对杨梅产生了如见其形、如观其色、如品其味的感觉。本文原是描写状物类作文的范文,因其结构清晰,脉络分明,可以算作学生习作的典范。经课改后修订,本文成为三年级下的一篇选学课文。如果还是将课文的重点落在文章结构的梳理,单纯的分析作者对状物的描写就显然不合适了。其实就作者本意是要通过对杨梅树和杨梅的描写来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热爱与怀念。因此通过文字表面让学生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间蕴涵的对家乡浓浓的热爱之情,深切的思念之情就成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其次,既然是一篇选学课文,那么在学生相对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可以尝试与原文《故乡的杨梅》进行适度对比阅读,在最大限度上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和空间,一定程度上还原文本原有的文学之美。
  教学目标:
   1、了解故乡杨梅的可爱,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可爱”这个意思,把内容写具体的。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预设:

  一、聊杨梅,激发“爱”
    (课件出示杨梅图片)画面上这种水果认识吗?一起叫叫它的名字。(杨梅)
    吃过杨梅吗?(吃过)说起杨梅来一定头头是道了。
    (学生介绍杨梅)随机板书:形、色、味
    那么有同学摘过杨梅吗?(学生继续交流摘杨梅的经历,进一步唤起生活体验)
  二、出示课题,理解课题,直扣“爱”
    今天咱们就要来学习一篇和杨梅有关的课文。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老师把课题改成(板书:故乡的杨梅)你觉得好不好,为什么?
    (学生交流:课题点明了“爱”)带着这样的理解再读课题。
    简介作者王鲁彦
  三、初读课文,初感“爱”
    同学们,这是一篇选学课文,所以今天我们要用一节课的时间来学习这篇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做到字字读准,句句读通。
    轮读课文
    第一自然段:指2-3生读,读好“爱”,齐读,再次感受“爱”。
    第二自然段:“吮吸”强化正音。
    第五自然段:强化“新鲜红嫩”读通顺。
  四、精读课文,再感“爱”
    直击“杨梅”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在具体介绍杨梅?(4-6)
    (指板书)4-6自然段也是从形状、颜色、味道来介绍杨梅的。请大家默读课文,围绕其中一个方面,摘录一句你觉得最能体现作者喜爱杨梅的句子或者几个词,摘录在学习单中。
    随机交流汇报:
    形:
     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
     板书:圆圆的
     作者说它和(桂圆一样大小)你看,和“桂圆”一作比较,咱们就很形象地知道了杨梅的大小。这种方法咱们在写作的时候也可以用。
     这圆圆的杨梅还生着(小刺)板书:小刺
     这遍身生着小刺的家伙怎么还会惹人喜爱呢?
     (细腻而且柔软)
     摘一个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细腻而且柔软。
     读出细腻而且柔软的感觉。男女对比读,师范读,齐读
     大家想看看原文中作者是如何描写这种感觉的吗?(出示原文相关片段)生自由朗读。
     这感觉不仅细腻柔软还多了份——(亲切),作者说这亲切好比——(最甜蜜的吻)
     老师想问问大家,你的妈妈曾经亲吻过你吗?当妈妈吻你的时候你是怎样的感觉?
     (生交流)难怪作者说这种感觉使人——(迷醉)
     让我们带着这一份迷醉再读读这句话(齐读:摘一个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细腻而且柔软。)
     同学们,很多时候为了大家阅读的方便,一些优秀的文章在选入课本时往往会有一定程度的改动。所以在学习这些课文的时候,咱们可以找到这些相应的原文来进行对比阅读,你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色:
     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
     出示图片,学生口述颜色的变化,师完成板书:淡红→深红→黑
     真的成了黑的吗?(只是太红了)板书:太红
     随着颜色越来越深,杨梅也越来越成熟了。
     大家看,作者就这样用上这些关联词,按照一定的顺序清晰形象地写出了杨梅颜色的变化。这同样值得我们学习。
    味:
     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
     交流味道变化:杨梅的味道先是(又酸又甜),随着它不断成熟,变得(甜津津)完成板书。
     作者还在文中讲了一个吃杨梅的趣事呢?谁来说一说。
     为什么作者的牙齿被酸倒了?(爱吃,多吃)
     就像他在原文中写到的那样(出示原文片段)齐读。
     作者称杨梅是(世界上最迷人的东西)那有怎么会不爱它呢?
     带着这份喜爱,一起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小结:大家看,作者就是这样抓住了杨梅的形状、颜色、味道三方面的独特之处,写好了心中的故乡的杨梅。如此独特的杨梅,又怎能不令作者喜爱呢?
     让我们一起读读原文中的这段话,再次感受这份爱。(出示原文段落)齐读。
    树:
     除了写杨梅,课文还写了什么?(树)
     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杨梅树在干什么呢?(随机完成板书:吮吸→伸展→欢笑)
    ▲吮吸
     假如大家现在就是一棵棵杨梅树,做做吮吸的动作。
     指生问:你在吮吸着什么?(春天的甘露)这甘露就是——(春雨)
    ▲伸展、欢笑
     你觉得它们在春雨中会欢笑着什么?
     (生交流)
     这是一幅多么可爱,多么生动的画面,谁来读读这段话?(指读,齐读)
     尝试背诵(据学情临场判断预设):
     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画面,让我们把它印到自己的脑海中,试着把它背下来。看黑板,老师建议大家可以抓住这些关键词来背课文。(指板书)老师看看哪位同学能最快速度背下来。
     (学生背诵,指背→齐背)
     小结:如此美丽的树,如此可爱的果子,这杨梅怎么会不令作者深深喜爱呢?
     让我们再一次拿起课本,自己再读读课文,试着走进作者内心。(据学情临场判断预设)
  五、了解创作背景,深悟“爱”
    (课件出示背景)
    一个漂泊异乡的游子,最容易想起的是什么?(故乡)
    猜想在陕西的病床上,作者除了会想起故乡的杨梅,还会想起什么?
    (生交流)
    (出示原文相关片段)配乐朗读。
  六、课堂作业,升华“爱”
    课文学到这儿,老师想问问大家,读完整篇文章,你是否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是否觉得缺少了一个结尾?
    请拿起你手中的生花妙笔,也来当一回作家,为课文加一个总结性的结尾。
    (生写结尾)
    生交流,师随机点评。
    结课:相信此时大家的心已经和作者紧紧贴在了一起,让我们带着这份喜爱,带着这份浓浓的思想之情,再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