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人家》教学实录


  生6:结出了很多嫩绿的芽。
  师:哦,长出新芽来了。哎呀,夏天到了,棚架上……(指名说)
  生7:棚架上结出了小瓜。
  师:是的。秋天到了呢?你说。
  生8:秋天到了,这些小瓜就成熟了。
  师:同学们,你看,这些装饰它从开花到结果慢慢地在成长,在变化,它们是有……有什么啊?
  生:生命。
  师:是的。同学们,你们再来读读这句,作者又是怎么样把这种生命写出来的?在这句话中,读一读。
  生读: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师:作者是怎么洗写出来的呀?谁读出来,体会到了?你说。
  生9:我觉得作者是用青、红的瓜和碧绿的藤和叶和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和两根大旗杆作对比。
  师,哎呀,真能干。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
  生:发现了。
  师:是的,你看,高楼门前蹲着的石狮子和竖着的大旗杆你见过吗?
  生:见过。
  师:(出示幻灯片)是这样子的吗?什么样的感觉?说。
  生10:我感觉这种装饰非常呆板。跟乡下人家屋前的瓜棚根本比不上。
  师:哦。你呢?
  生:我觉得石狮子和旗杆每天都是一样的。看久了就睡觉得腻。乡下人家种的瓜每天都会长,都看不腻。
  师:因为它们是有……什么的?刚才我们已经说过了。
  生:生命。
  师:都是有生命力的。不像石狮子和大旗杆那样,像他们说的这样一成不变。你看,课文的作者这样一对比,就让我们读出了瓜和藤的什么呀?
  生:可爱。
  师:哎,这样一对比使我们强烈的感受到这瓜和藤的可爱。那你能读出这份可爱来吗?来,自己先试试。
  生连读: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师:谁来读?(略停)你来。
  生11读:“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师:你读得很认真,如果语速再慢一点,可能就更可爱了。谁再来试试?你来。
  生12读
  师:真可爱。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吧。青、红的瓜——起。
  生齐读。
  师:同学们,你们真能干。在这样的对比阅读中读出了乡下人家屋前装饰的独特和迷人。哎,欣赏完了屋前咱们再到门前去看看吧。作者又是怎么写的呢?谁找到了句子?(略停)你来。
  生1:我找到的句子是第二小段“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理菊,他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我从这个“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嗯——嗯——
  师:有问题,是不是啊?哎,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这样的问题?好,请坐。
  生:有。
  师:你看——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读读这两个词。
  生:朴素、华丽。
  师:哎,这两个词看似……什么呀?
  生:矛盾。
  师:哦。看似……不说它是反义词,可它是相互矛盾的,是吧?哎,这是为什么呢?不急,咱们再读读句子,看看,能不能读出答案。
  生读。
  师:为什么朴素中还带着几分华丽呢?这份美独特在哪里?哦,有同学已经读出答案来了。你来说说。
  生2:因为……虽然它很朴素,但它也很华丽。就是朴素中带着一点点华丽。
  师:我还是不明白。朴素在哪儿呢?华丽又在哪儿呢?你来说。
  生3:因为……就是……它说门前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理菊,就是他种的花种类非常多,颜色也非常鲜艳,所以说“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
  师:懂了。花多、鲜艳就是几分华丽。那这些话都谢了的时候不就不美了,不鲜艳了,不华丽了吗?哎,你说.
  生4:“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是说明花本来就是很漂亮的,那些花都是很普通的花,在哪儿都能见到,嗯……不用装饰就能显示出自己的漂亮,所以就说“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
  师:嗯,他把朴素读出来了。因为这些花很普通,是的。而且还随意地种在哪儿?
  生:门前的场地。
  师:嗯。是的。那么,华丽呢?几分华丽,你说。可以读出几分华丽,为什么又是几分华丽?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生5:我从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知道的。每个季节都有花在开,人们都可以欣赏到花苞、花朵的美丽,我认为它很华丽。
  师:哦,原来这是一种一茬接着一茬的美啊。同学们,你们看(出示幻灯片),春天到了,粉红的什么花开了?
  生:芍药花。
  师:哎,春末夏初的时候,接着说。
  生:凤仙花开了。
  师:夏天到了……
  生:鸡冠花开了。
  师:秋天来了,
  生:大理菊花开了。
  师:是呀。这些花,一个季节接着一个季节地开,开的话很美,闻一闻,哇,房前屋后还弥漫着一阵阵……花香呢!你看,从“依着时令、顺序开放”读出了花的几分什么啊?
  生:华丽。
  师:是啊,乡下人家虽然这些花很普通,随意地种在门前,可是它们的绽放依然给乡下人家带来了几分——
  生:华丽。
  师:这就是课文中说的什么呀?
  生: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
  师:作者正是用了这么一对看似矛盾的词让我们体会到乡下人家门前这一派——
  生:独特的农家风光。
  师:谁能来赞美它?(略停)你来。
  (指名学生读: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理菊,他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师:把朴素读出来了。谁能带着几分华丽呢?好,你来。
  (再指名学生朗读)
  师:读得不错。还有同学想来读读吗?你来。
  生再读。
  师:是呀,乡下人家的屋后的景色又是如何?作者又是怎么写的呢?同学们自己读一读。
  生自由读: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株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绿绿的浓荫。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师:谁来交流你的体会?你说。
  生1:我认识这是充满生机的。我从“探”这个词体会出来的。春笋是在下完春雨之后再从土里探出头来,像一个可爱的娃娃,所以我认为它是充满生机的。
  师:你真会学习。从作者写的这个“探”字当中能读出这么多的体会,你呢?
  生2:笋,只是指一种植物而已,可是作者用拟人来写笋,所以我认为它充满生机。
  师:哦,作者是用“拟人“写的,同学们,那你们都读出来了吗?哎,那如果你就是那探出头来的笋芽儿,啊,现在看到了什么呀?探出头来了,看到了……你说。
  生3:我看到了五彩缤纷的世界。
  师:这时的心情?
  生3:很高兴!
  师:那你来读一读。
  生3: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师:哎呀,一个探出头的陶醉的笋芽儿读出来了。还有吗?其他“笋芽儿”你的心情又怎么样?你说。
  指名学生读。
  师:哦,有点迫不及待。哎,你看,作者用一个“探”字,一个拟人的动作让我们感受到了笋芽儿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破土而出的那可爱的景象,是吗?你们喜欢吗?
  生:喜欢。
  师:来,带着喜爱之情自己读读。
  生自由读。
  师: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景象?(略停)你说。
  生4: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笋从泥土里探出头来出来,充满生机的景象。
  师:从哪个词中看出?
  生:我还从“常常”中可以看出。
  师:哦,好还有呢?看见了许多笋探出头来了,你还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生5:我看到了许多笋娃娃在蒙蒙的细雨中高兴的探出头来,冲着我微笑。
  师:许多笋娃娃探出头来了,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儿?读出来了吗?一起说。
  生:成群。
  师:是呀,同学们,你看,这么多的笋芽儿探出头来了,这真是一派生机……
  生:勃勃的景象。
  师:来吧,笋芽儿,我们一块来读一读,起——
  生齐读: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师:同学们,在乡下人家啊,房前屋后的瓜啊、藤啊,还有花儿、竹啊,都是一些很平常的东西。我们到了乡下人家,随处都可以看到。但是,在作者的笔下我们却读出了它们的几分独特和……什么啊?
  生:迷人。
  师:难怪作者要这样的赞叹,一起读——
  生:乡下人家,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五、诵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积累语言
  师:这么美的风景想不想记在心里?
  生:想。
  师:哎,那我们刚才品读过的一、二自然段中,有哪些句子你特别喜欢?来,赶快来背一背,把它积累下来,自己背一背,试着。
  生诵读一、二自然段。
  师:可以大声地背一背,发出声音来。
  生大声诵读。
  师:谁会啦?谁想来展示一下?你来。
  生1: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师:好的。这是它生机,又让我们看到了……你来。
  生2:乡下人家虽然住着小小的房屋,但总该在门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瓜架,爬上屋檐。
  师:真能干!这么短的时间就能背出来了,其他同学也跟他们一样把会背的在自己的座位上大声地背出来吧!
  生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师:真能干呀!同学们,下一节课我们还要继学习这样读着者课文想着画面,抓住重点的句子和词语来细细品味的方法读读后面的课文,看看作者又是怎样写出其他风景的独特、迷人的,好不好?
  生:好。
  师:那这节课我们先到这儿,下课休息一会儿。下课——

               第二课时

  [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连着上了两堂课,你看!个个眼睛还是亮亮的,腰板儿挺得直直的,还精神特别饱满!真棒!忍不住要表扬你们!
  一、复习巩固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听写几个词,怎么样?谁愿意到黑板上来写?
  (指名生上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