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神农氏”小学语文-人教小学语文四年级课本
1987年3月15日,法国巴黎的一次国际会议上,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斯瓦米纳森博士说道:
袁隆平先生培育杂交水稻的成功,是世界的一大奇迹。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袁隆平先生是世界杂交水稻的创始人,是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还荣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明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英国皇家让克奖。这是袁隆平的光荣,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一
古时候,草和庄稼长在一起,人们分不清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民以食为天,传说中的神农氏从地上长的花草树木中选出了高粱、玉米、谷子、豆子和稻谷等五谷杂粮。后来又发明了耒、耜,告诉人们如何耕种。神农氏的子孙,从此得以生存、延续。
然而,神农氏只解决了什么东西能当粮食吃的问题。当炎黄子孙骤增到占人类人口四分之一时,吃饭问题就成了中国最大的问题了。超载的黄土地,在飞速增长的人口面前惊叹。
那是20世纪60年代初,饥饿,像阴天蒙蒙的雨雾,笼罩在炎黄子孙赖以生存的中华大地上。袁隆平在家乡江西,看到公共食堂的灶台上,堆堆野菜,大锅清汤。岌岌可危的村民住房里,躺着一个个因饥饿患水肿病的山民……
粮食,粮食,有什么办法能增加粮食产量呢?袁隆平脑海里突然萌发出一个惊人的念头:培育杂交水稻,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他决计要像传说中的神农氏那样,驱赶在中华大地肆虐的饥荒恶魔。
他借书看书,读书抄书。他精通英语、俄语,他用这些语言工具了解国外科技的新成就,发展他那丰富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他,开始了前无古人的科学实验。中华大地上,炎黄子孙正在孕育着一个当代的“神农氏”。
二
世界上的水稻种植,由高秆品种改良为矮秆品种,亩产增加150千克左右,被国际上誉为第一次绿色革命。而水稻杂交,又将比常规品种增产20%~50%,国际上认为这将是第二次绿色革命。
然而,水稻杂交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世界性大课题,难度非常大。它之所以难,就在于对水稻进行异花授粉非常困难。国际上许多有此设想的研究人员都丧失信心,放弃或中断了研究。许多西方学者甚至断言:“搞杂交水稻是对遗传学的无知。”
但是,神农氏的子孙袁隆平,偏偏要啃这块“硬骨头”。
在反复研究的基础上,袁隆平展开了科学想象的翅膀。
第一步,应该找到雄性不育的植株。这种雄性退化了的植株,在水稻植物中是极少的。要找到一株这样的稻苗,犹如大海捞针。找到这种植株后,再把它培养成雄性不育系,即我们通常说的“母本”。
第二步,再找到一种特殊的水稻品种作父本,给母本授粉,使母本养育出来的后代,全部保持雄性不育的特点。具有这种特性的植株,叫做保持系。有了保持系以后,不育系才能代代相传并大量繁殖。
第三步,还要找到一种稻种与保持系杂交,使杂交的后代恢复生育能力,即自花授粉能力,这叫恢复系。有了恢复系,就可以大量生产杂交种子了。
袁隆平提出的通过“三系”提高水稻杂交优势的设想,与当时学术界流行的观点是大相径庭的。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袁隆平要走自己的路,用事实来回答人们的疑问。
三
1964年6月20日,袁隆平在理论论证和研究的基础上,迈出了杂交水稻实验的第一步:寻找雄性不育的水稻植株。
这时,水稻扬花了,馥郁的稻香沁人心脾,袁隆平的心沉浸在无边无际的稻海之中。他卷起裤腿,脚踩污泥,头顶烈日,手持放大镜,像大海捞针似的在稻田里一株一穗地寻找。灼人的阳光晒黑了他的皮肤;小刀似的稻叶刮得他脸上、手上、腿上发痒发痛;汗水如注,一行行、一滴滴地透过稻叶,滴进水中。他找啊,找啊!
第一天,没找到;
第二天,没找到;
第三天,还是没找到。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