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中体验 整合中悟情小学语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本

生:好!

 

师:请大家认真读读这三首古诗,想想这古诗分别都描写了哪些事物?分别是怎样描写的?你感受到了什么?想好了可以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自己的收获。(生认真学习)

 

师:大家可以根据上面的问题自由交流、发言。

 

生:我知道了《望洞庭》描写了湖水和秋月。生:《独坐敬亭山》描写了孤云和众鸟。

 

生:我知道了作者观察的地点是不一样的。

 

师:你从哪里发现观察点不一样呢?生:《望洞庭》作者是在远处看的,从“遥望”一词可以看出来;《独坐敬亭山》的作者李白就在敬亭山,孤云和众鸟他都看不到了,只看到敬亭山。

 

生:我还体会到了李白很孤单。

 

生:老师,我觉得洞庭湖很美丽,敬亭山不美。

 

师:哦?你为什么会觉得敬亭山不美呢?告诉同学们你的想法好吗?

 

生:作者没有描写敬亭山啊,所以我感受不到它的美丽。

 

师:同学们,你们大家认为呢?

 

生:我认为敬亭山应该是美丽的,从“相看两不厌”可以看出来。如果不美丽,李白会“看不厌”吗?

 

生:我也认为敬亭山应该是美丽的,只是因为鸟儿们都无影无踪了,白云也飘远了,李白此刻孤身一人,感觉很孤单,所以没有心思欣赏美景。

 

师:说得对,李白是因为感觉到孤单而没有心思欣赏美景,那刘禹锡呢?他是怎样描写洞庭湖美景的呢?

 

生:诗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洞庭湖描写得很美丽!从“潭面无风镜未磨”和“白银盘里一青螺”中可以感受到洞庭湖的确很美丽!

 

师:大家能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描写望洞庭美景的这些诗句的吗?

 

生: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

 

生:远远地看去,洞庭湖山水苍翠,就像银盘子里放着一只青青的田螺。

 

师:大家认为这两个比喻怎样?

 

生:很好,形象逼真。

 

师:是啊,诗人以敏锐的观察,准确的比喻,生动地描绘了洞庭湖那美妙的秋月风光。你们说,作者此时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

 

生:愉快的。

 

生:轻松自然的。

 

师:李白通过众鸟飞尽和孤云独闲,写出了自己孤独寂寞的心境,而刘禹锡则通过比喻,写出了洞庭湖的美丽景色,抒发自己愉快轻松的心情。都是美景,为什么人的心情却不一样呢?下面这组文字会告诉大家答案的。(课件补充出示两位诗人写下这两首诗的背景:李白在政治上受挫后,被迫离开长安,过了长达10年的飘泊生活。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增添了许多孤独寂寞之感。因此他通过众鸟高飞、孤云闲浮、人与山“相看两不厌”来表达自己抱负不得施展,有志难酬的无奈,读起来使人产生一种失落、孤独之感。刘禹锡是在去和州任职的路上经过洞庭湖,此时的他踌躇满志,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了洞庭湖美景,令人如置身其中。)

 

师:体会到了诗人的不同心境,大家知道该怎样读好这两首诗了吗?试着读一读。(先自读,后指名读)

 

师:大家认为他们谁读得好一些呢?(读后评议)

 

师:知道如何读好了,那么大家带着诗人的感情把这两首诗读一读吧!

 

师:去了敬亭山,我们感受到了诗仙李白的孤单;经过洞庭湖,我们欣赏到了洞庭湖的美景;下面我们随着白居易的思绪,去江南游玩一番好吗?

 

生:好!

 

师:(课件出示《忆江南》)读一读,再找找白居易描写江南美景的句子吧!

 

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师: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你的理解吗?

 

生:太阳升起来了,江边的鲜花比火还要红艳,春天到了,江水碧绿得像蓝色的一样。

 

师:江水像蓝色的一样?这个理解大家认为有问题吗?

 

生:不能说江水像蓝色的一样。

 

师:那要怎么理解呢?大家看看课文的注释,想想再来说说。

 

生:我知道了,应该是:春天到了,那一江春水像蓝草一样青绿。

 

师:你真聪明!这里诗人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这样的景色呢?

 

生:比喻。

 

师:下面大家把这首词整体再读一遍,再来谈谈自己还知道了什么。生:(自读后回答)诗人是在回忆江南美景。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我从课题的“忆”字知道的。

 

生:还可以从注释中了解到。“旧曾谙”是过去曾经很熟悉的意思,既然是过去的,肯定是在回忆呀,诗人此时并不在江南。

 

生:从“能不忆江南?”我体会到了诗人对江南一往情深,十分想念。

 

师:江南的风景如画,令白居易十分喜爱,以至在十几年之后依旧念念不忘。你能把这种喜爱与怀念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生自读)

 

师:如此美丽的江南春色,作者怎能不忆江南呢?(师补充介绍,创设阅读情境)白居易曾在江南做官10年,为人民作了很多好事,江南人民和他的感情很深,在他离任时,诗人刘禹锡曾在《白太守行》中写道:“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师:我们带着江南人民对诗人的爱戴读——

 

生:能不忆江南?

 

师:我们带着诗人对江南人民的思念之情读——

 

生:能不忆江南?

 

师:我们带着诗人对江南春色的无限眷恋之情读——

 

生:能不忆江南?

 

师:我们带着诗人那忘不掉、抹不了的江南情节读——

 

生:能不忆江南?

 

师:读得真好!同学们想想,假如将这一句“能不忆江南?”改成叙述句,如“天天忆江南”“永远忆江南”好不好呢?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