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性中深入 在生活中感悟小学语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本

  【教例说明】

 

  《扁鹊治病》是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第八组中的一篇课文。该文取材于战国时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主要写扁鹊三次拜见蔡桓公,并劝戒他及时医治自己的疾病,但蔡桓公坚信自己无病,不肯从医,导致最后病入膏肓,无药可救。故事以蔡桓公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自己理解感受课文,体会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并从中学习为人处事的哲学,运用于生活。所以,解读这篇文章,一是要让学生在阅读中领悟故事所要阐明的道理,二是引导、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现文本中隐匿的含义,提倡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在实际教学中,扁鹊的特点是显而易见的,但对蔡桓公的评价却往往会停留在他不该讳疾忌医的表面,而忽视了人性的本真。从这个方面来讲,教师应该在课堂上根据学生不同的思维,进行应变并加以引导。请看下面的教学片段实录。

 

  【教学片段】

 

  ……

 

  师:课上到这里,大家对课本中的人物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你能评价一下蔡桓公这个人吗?

 

  生:我觉得蔡桓公是个固执、不听人劝告的人。

 

  生:他是个不明事理的人。

 

  师:你们是从哪里知道的?

 

  生:课文中说,扁鹊一共四次见蔡桓公,前三次都说他有病,可蔡桓公就是不听,结果最后得病死了。

 

  师:你认为蔡桓公应该怎么做?

 

  生:第一次他就应该听扁鹊的话,小小的皮肤病用药敷烫一下就好了。

 

  师:当别人无端地说你有病时,你会是什么反应?(指一个同学)我看你有病!

 

  生:(笑)我没病!

 

  师:对呀,当你自觉身体一切正常时,别人忽然说你有病,你一定感觉是他在吓唬你。

 

  (随想:教学需要联系生活实际,只有从人性的常态出发,划破游离于文本表面的思考,才能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合情合理地窥视人物心理。)

 

  生:我知道了,蔡桓公在这里说“医生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来显示自己的高明”,也是人之常情。

 

  生:我觉得蔡桓公还会认为扁鹊想出名,因为给国君治好病可是件大事。

 

  生:还有一点,扁鹊只是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就说他有病,虽然是名医,也值得怀疑,所以当第一次扁鹊说蔡桓公有病时,换了我,我也不信。

 

  师:是呀,谁也不愿意有病,人之常情。那问题出在哪儿呢?

 

  (播放扁鹊对蔡桓公3次劝告的动画视频后,屏幕显示一个大大的问号。)

 

  生:当扁鹊第二、第三次劝说时,蔡桓公应当认真分析,仔细听取一下别人的意见,别忘了,扁鹊是天下名医,他是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胡说的。

 

  生:我觉得蔡桓公不但固执,还不善于分析问题,不会完整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生:其实,蔡桓公也完全可以征求一下身边大臣们的意见,可是他没有,一意孤行,害了自己。

 

  生:也可能大臣们说了,他不听。

 

  生:也可能大臣们知道他的脾气,没有人敢说。

 

  生: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说国君有病,可是大罪啊!

 

  生:我觉得蔡桓公过于自信,凭感觉就下结论。你看他的态度,从第一次的不在乎,到第二次的很不高兴,到第三次的非常不高兴,说明他已经越来越忌讳这些说自己有病的话了。

 

  (多媒体显示蔡桓公对扁鹊3次劝告不屑一顾的表情。)

 

               

 

  (随想:引导应当紧贴文本,合理想象。借助多媒体,学生很自然地从蔡桓公思想的“人之常情”过度到最后的“铸成大错”,孩子们在分析的同时,不但已经深入了文本,而且拓展了思维,将人物放到了大环境、大纵深之下。)

 

  师:大家分析的真好,可惜诸位当时没有在蔡桓公身边!(笑)“忌讳”这个词用得好!有个成语叫“讳疾忌医”(板书),知道它的意思吗?

 

  生:就是不相信自己有病,怕见医生。

 

  生:就是忌讳别人说自己有病。

 

  师:对,讳就是忌讳的意思,疾是指疾病。这个成语的意思是隐瞒疾病,不愿医治。蔡桓公就是这样的人。你的身边有这样的人吗?

 

  生:有,上次我姥姥说胸闷,妈妈让她到医院检查一下,她说只是小感冒,不用去,吃点药就好。后来越来越厉害,没想到最后查出来是冠心病发作,幸亏发现的及时,要不就有生命危险了。

 

  师:生病有人这样,那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有没有人像怕别人说自己有病一样,怕暴露自己缺点,别人一劝说就不高兴的现象呢?

 

  生:有,我就有一点,上次老师说我马虎,我当时还不服呢。现在想一想,自己真的是有这个毛病。

 

  生:我就爱听表扬,不爱听批评的话。

 

  生:上次我和老爸去广场放风筝,一位老爷爷劝我们不要在树旁放,我们还怪他多管闲事,结果来了一阵风,把风筝线吹着挂到了树枝上。

 

  师:对了,这些错误就像“讳疾忌医”中的病。所以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大家都听过“小时偷一根针,大了偷一头牛”的故事,如果像蔡桓公这样不注意,小病就会酿成大祸,如果我们不防微杜渐,小毛病也会积累成大问题!怎样才能做到不“讳疾忌医”呢?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