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之十五


  [设计思路]
    这首古诗大致按照读诗文——解 诗意——入诗境—悟诗情的方法进行教学。首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古诗多读几遍,读通读熟。再引导学生借助课后的注释试着弄懂每句诗的意思。在此基础上,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进入古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的心情,入情入境地诵读古诗。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营造诗意氛围。
   1、背诵《赠汪伦》:初步感知古人的送别深情,引出另一首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品读诗题:题目告诉我们些什么呢?
    (学生自由谈谈对古诗题目的理解。)
   3、教师小结:(一边讲述,一边板书)送孟浩然去广陵的,这是谁呀?——(李白)孟浩然是李白的好朋友,也是一位著名的大诗人。这一次,孟浩然去的地方是——(广陵),广陵也就是诗中的扬州城,那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在黄鹤楼的下游。说起黄鹤楼,那可是武汉的骄傲,(课件出示黄鹤楼图片)谁来给大家自豪地介绍一下?
    (学生简单介绍黄鹤楼)
  二、整体感知,初步理解诗意。
   1、教师引导:一位大诗人送别另一位大诗人,从江南名楼到江南名城,那将是一场怎样的送别呀?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碰到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看看注释,还可以问问同学,问问老师。开始自己学习。
   2、自读自悟:学生运用工具书或注释等多种方式了解诗的大意。
   3、查读正音:通过指名朗读古诗,及时正音。
   4、集体交流:你读懂了这首诗的哪些地方?
     (教师重点提示:“西辞”、“碧空尽”、“天际流”的意思。)
   5、理解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的意思。
  三、重点引导,入情入境。
   1、赏析“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1)教师引导:不仅仅是两位大诗人,不仅仅是名楼名城,这场送别还发生在一个美好的季节,什么季节?——(烟花三月)
    (2)展开想象:想象一下,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
      (引导学生对春天美好景象进行充分的想象。)
    (3)观看欣赏: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个季节里的扬州城。
      (课件播放扬州风景,教师在《春江花月夜》的曲调中介绍:在唐朝,扬州是江南最繁华最迷人的城市,唐朝的诗人都向往到扬州一游。而三月,更是扬州最美的时候,瘦西湖畔,杨柳依依,从宁静的楼阁向外望去,一片烟雨迷蒙,一湖春水之上,小船在慢慢悠悠的摇晃着,等到百花盛开之时,整个扬州城都沉浸在幽幽的花香之中。)
    (4)指导朗读:想到孟浩然要去的是这样一个地方,李白的心里会怎样想?那我们来读一读前两行诗。
      (指导学生读出孟浩然此行的美好,读出李白的向往,读出诗句的美丽。)
   2、品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拓展想象:李白和孟浩然在一起的情景。
      (教师引导:孟浩然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的心里很羡慕,很向往。但是,当李白看着孟浩然渐渐远去的时候,他的心里又是什么滋味?要知道,离他而去的是谁呀?——(孟浩然)在诗中,李白称他为——(故人),是故人,是好朋友,想象一下,两位好朋友,两位诗人好朋友在一起的情景。)
    (2)自读自悟:在读中去感受李白送别孟浩然的情景。
      (教师引导:真是一段美好的日子呀!现在,孟浩然就要走了,我们和李白一起去送送孟浩然,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后两行诗,看看李白是怎样送孟浩然的?)
    (3)集体交流:从这两行诗中,你看出,李白是怎样送孟浩然的?
      (教师在学生的理解中抓住“目送”重点引导:)
      ①情境体验:让我们随着李白的目光,一起读:(手势提示)孤帆——远影——碧空尽;随着李白的目光,再读:孤帆——远影——碧空尽;随着李白的目光,再读:孤帆——远影——碧空尽。
      ②内心体验:李白久久地望长江水,望着滚滚的长江水流向天际,他的心里在想些什么?
    (4)指导朗读:这深深祝福,这依依不舍,这浓浓情意,像这滚滚长江水连绵不断。把这两行诗读出来。
  四、赏读全诗,背诵全诗。
   1、朗读全诗:李白的情深义重感动了我们,感动了孟浩然,感动了千百年来的中国人,人们深深地喜欢上了李白的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我们一起读整首诗。
   2、练习背诵:我们把这美好的情感,把这千古佳句永远地留在心中,好吗?那赶快背下这首诗。
   3、背全诗。

  精彩片段
  (品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孟浩然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的心里很羡慕,很向往。但是,当李白看着孟浩然渐渐远去的时候,他的心里又是什么滋味?要知道,离他而去的是谁呀?
  生:孟浩然。
  师:在诗中,李白称他为——
  生:故人。
  师:是故人,是好朋友,想象一下,两位好朋友,两位诗人好朋友在一起的情景。
  生:他们在一起游览名山名水,欣赏风景,碰到自己喜欢的风景,就作一首诗。
  生:傍晚的时候,他们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欣赏明月,对着明月朗诵“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
  生:他们在一起的时候谈天说地,谈论国家大事,生活中的见闻,心中的理想。
  师:真是一段美好的日子呀!现在,孟浩然就要走了,我们和李白一起去送送孟浩然,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后两行诗,看看李白是怎样送孟浩然的?
  生:(自由朗读后两行诗。)
  师:从这两行诗中,你看出,李白是怎样送孟浩然的?
  生:李白一直站在江边,看着孟浩然渐渐走远。
  生:李白看着孟浩然的船越走越远,直到船不见了,他还在望着。
  生:李白在江边站了很久很久,他的目光一直跟随着那只船。
  师:让我们随着李白的目光,一起读——(手势提示)
  生:孤帆——远影——碧空尽。
  师:随着李白的目光,再读。
  生:孤帆——远影——碧空尽。
  师:随着李白的目光,再读。
  生:孤帆——远影——碧空尽。
  师:从李白的目光中,你看出了什么?
  生:我看出李白很舍不得孟浩然。
  生:我看出李白很想跟孟浩然一起走。
  师:那你来读读这句诗。
  生:(朗读:孤帆远影碧空尽。)
  师:这是不舍的目光。请你读。
  生:(朗读:孤帆远影碧空尽。)
  师:这是神情的目光。我们一起读。
  生:(齐读:孤帆远影碧空尽。)
  师:小船消失在蓝蓝的天空,孟浩然走了。李白久久地望长江水,望着滚滚的长江水流向天际,他的心里在想些什么?
  生:他在想,孟浩然,祝你一路顺风,在扬州玩得快乐。
  生:孟浩然,这一别,我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再见到你?
  生:孟浩然,不知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相聚,到时候,把扬州的情况给我讲讲吧!
  师:这深深祝福,这依依不舍,这浓浓情意,像这滚滚长江水连绵不断。把这两行诗读出来。
  生:(朗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孤帆已尽,但祝福不尽,思念不尽。(示意另一名学生读)
  生:(朗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这情意像江水一样深,像江水一样长。一起读。
  生:(齐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真是情意深长啊!李白的情深义重感动了我们,感动了孟浩然,感动了千百年来的中国人,人们深深地喜欢上了李白的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我们一起读整首诗。
  生:(朗诵全诗。)

  点评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可以看出,教师引导学生感悟古诗,不仅仅停留在诗句字面意思的理解上,而着重于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通过想象去体味诗句背后的意境和情感。在想象中,学生似乎看到了李白和孟浩然在一起的情景,感悟到李白送别孟浩然的画面,体味到李白那颗充满向往、不舍与祝福的心。学生身在课堂,却在想象中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