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一起听听:鸟鸣涧(上)

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我前几天在一所高中谈了一个观点,我说教育我们要做什么工作呢?最核心的工作是两项:改善遗传和改进文化。改善遗传,比如说这些农民工的孩子,从遗传的角度来讲他不像王维那样生在名门望族,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而且智商程度也很高,他的遗传肯定不会太好嘛,你要改善他。这个改善说实话,如果从很小开始,我们老师能够不断地帮助他,他改善的就很快,到了后面,特别是十五六岁定型以后,你才想起改善它,基本上就徒劳无功了。这一点也是我在小学上课、听课的时候特别想要跟老师研究探讨的。我们现在要有信心,孩子们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差。你去白沙中心小学,朝蔚你第一次去上课,也记忆犹新吧。这次我们不是又去了,我们看到的孩子跟两年前的时候完全不同,这就是教育的功劳。比如说你在课堂上,刚才永通对我的课评价很高,确实我在课堂上比较注意这些(对每一个孩子的关注),比较注意鼓励他、激励他,让他兴奋起来。大家可以看,孩子在这节课他是兴奋起来了,他是很想表达了,很像参与到文本的读解里面来了。有时候诗,说实在我们并不是要给他一个结论,而是给他一个读解的方式,给他一种思维的方式,让他以后能按照这种更好的思维自己去读。我们自己今天也还在读呀,为什么我选“人闲桂花落”,实际上我很喜欢王维这首诗,无论你在什么样的环境里读到“人闲桂花落”,你心情就会平静下来了,变得安宁。我们能不能帮助孩子也去热爱诗歌,也用自己的方式读自己爱读的诗歌,以后这些诗就成了他的财富,这就是改进文化。我跟陈弋说,我们来上课的目的不是说给大家上一节示范课,而是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我们课堂还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性,像我们课题这么多年来一直倡导的方式——共同研究的方式。所以老师们才一个个变得有个性,既有大家共同的特性,又有个人的特点。比如今天陈弋的课,我听了也觉得很不错,她上得很自然,和孩子之间的这种亲切感不是做出来的,很自然。孩子在这个课堂里面显现了一种可喜的变化,比如孩子们对某一些表达的敏感,某些表达也颇有特点,这就是你教了一年之后的收获。我想我们如果都能用这种方式来思考自己的课堂,我们也会更有自己的个性,课堂会变化,学生也会变化。
  教师的调整要有智慧,要很自然不露痕迹的,在课堂上不要停顿下来强调纪律。
  很多人谈到王维这首诗的时候都说,现在再也写不出这样的诗了。再也不可能了,从这个意义上也是千古绝唱。“人闲桂花落”,这里心灵跟自然的相融,今天人类这样的生存环境、心境、文化状况再也不可能回去了。我想这课要接着上的话,会上到,先进入然后再退出来,进入是体验,退出来是审美,让孩子“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对美好的事物,对美好的文化,对美好的人的生活,我不能到那里,但我可以很向往它。要超越原来知识层面上的教学,以应试为目的的教学,以获得可靠答案为目的的教学,从个人的体验、感悟进入,最后能够出来,把它看作是一个再也不可能有的,但确实值得活在我们心里的这样一种诗的美的境界。我们说实在从教育的意义上还是要帮助孩子,让他走在文化返回的这条路上。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