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审驴》朗读教学随笔
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课要充分重视学生的朗读,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语言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并与自己的情感相通,加深理解与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接受情感熏陶。”并通过“初读→自读→精读→品读”的朗读教学结构,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下面我以《包公审驴》为例,谈谈我的做法。
第一、初读。
初读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把字读准确,把句读通顺。我采用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的方式进行。在读《包公审驴》之前,我布置了任务,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自己不认识、读不通的句子划下来多读几遍,可用查字典、或前后两个同学互相交流的方法解决。留足够的时间读完后我抽学生起来读,其他同学呢,用铅笔把他读得不准确的或漏、加字的地方划出来。同学们刷刷刷的就把任务完成了,这下再齐读,读错字、漏字、加字的情况就微乎其微了。这时我再把生字拿出来,同学们已经会读了,有的还用自己的方法把它记住了,有的多音字比如“圈”,同学们也已掌握了,那些比较长的、难的句子学生也读通顺了。初读完成后,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地朗读课文,且读准字音,声音响亮,吐字清楚。
第二,自读。
自读部分主要要求学生在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流利的朗读,能按句逗停顿,不唱读。我主要采用默读和抽读的方式进行,让学生起来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用尽量少的文字概括。别人读完后,自己默读,思考自己的概括是否完整。然后小组交流,从文章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几遍下来,学生已经能流利的朗读课文了。
第三,精读。
精读是把学生自我体验和作者感情相融合的一个重要环节,进而使学生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我主要是采取抓重点段、重点句、重点词,点面结合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写作的目的,理解“当事人”的真正感受,进而把读引向深入,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读,弄清所以然,并在读的过程中,掌握读的技能和技巧。在《包公审驴》中,作者通过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把包公遇事冷静、足智多谋的性格刻画了出来。怎样读才能更好地把握人物的性格呢?这就必须抓关键段落,关键词语,根据教学目标,针对审驴这一部分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1、自读包公审驴的部分,勾划出包公在审驴过程中的表现的句子,读一读。2、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这一过程。把弄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小组解决,不能解决的全班解决。学生很快找出了句子自由练习朗读。在朗读中解答问题,在解答问题中朗读,学生一步一步的和作者发生心灵的碰撞,水道渠成的读出了对包公的仰慕与钦佩,郭霖还适时的加上了包公皱眉头,想的动作,而且自制了一个惊堂木,把一个活生生的包公搬上了课堂,等她读完,全班爆发出了一阵雷鸣般的掌声。光她会读还不行,她得跟同学们说说怎样朗读的,传传经,小组练习,再抽读,再体会再读,把学生全变成包公,自然而然做到了语气、语调恰当,有轻重缓急。
朗读还得做到“由表及里”的发自内心的读。“为什么包公用这种方法能找到驴?”驴和马一样有识途的本领,但驴本性慢,比较迟钝,包公正是利用了这一特点,破了案。你说,同学们能不为包公的知识渊博而钦佩吗?能不为包公断案如神而仰慕吗?能不为包公的足智多谋而赞叹吗?能不激起他们向包公学习的愿望吗?有了这种心灵的碰撞,何愁朗读不到位呢!接着我通过赛读、演读等形式朗读全篇,及时地、恰当地进行指导,使朗读水平、理解、领悟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在此基础上学生还自己把它编成了课本剧表演,身临其境的体验,让学生对文章的思想感情,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文章中心的领会,又上了一个台阶!
第四,品读。
我所强调的品读是指学生在学完文章后对词句段的继续品味和积累,对文章写作方法、写作技巧的感悟。如2自然段,王五的驴被调换后大吃一惊、惊慌失措、懊恼、有气又恨等词语恰如其分的体现了他当时的心情,学生下来后把它抄在积累本上,再读,并把它和自己丢东西的心情结合起来,在写作的时候就能运用自如,文章也因此增色了不少!
通过朗读,我不仅能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情感的把握;还能锻炼学生用语言描绘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提高学生听、说和写作水平,让语文更好的为生活服务。所以,在教学中狠抓朗读,的确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飞夺泸定桥》教学反思之二
下一篇:《包公审驴》(课本剧剧本)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