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导出阅读对话的精彩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莫泊桑拜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三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文章主要叙述年轻时代的莫泊桑先后三次拜访法国文学大师福楼拜虚心求教,福楼拜则悉心指导,智慧点拨的故事。福楼拜如何指导莫泊桑写作,以及莫泊桑如何虚心学习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在教学此文的过程中,教师应重点抓住福楼拜的语言,引领学生在文章的语言文字中徜徉,进而感受人物形象,并初步领略写作奥秘。
  文章中,福楼拜的语言既是文章阅读的重点,更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例如,莫泊桑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二拜“福”门时,福楼拜说:
  “不,不不!怎么能说没有什么东西好写呢?那富丽堂皇的马车,跟装饰简陋的马车是一样的走法吗?烈日炎炎下的马车是怎样走的?狂风暴雨中的马车是怎样走的?马车上坡时,马怎样用力?车下坡时,赶车人怎样吆喝?他的表情是什么样的?这一些你都能写得清楚吗?你看,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呢?”
  连续九个问题。而且只有问题,没有回答。
  这些语言理解起来的难点在于:看似浅显,实则意蕴深远,教师必须要让学生读出福楼拜这九个问题的“言外之意”。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自由地读一读,再数一数福楼拜一共问了几个问题?然后让学生试着问一问,体会一下福楼拜可能会怎样问这些问题。希望学生能在自由阅读中读出“言外之意”,领会“言中之情”。
  但是,在学生练读以后,我点名让几位同学朗读这段话时,发现学生的朗读始终游离于文本之外,他们难以在这些看似简单的语言阅读中领略福楼拜的“善施教化”!怎么办呢?笔者灵机一动,适时进行了引导——
  师:同学们,你们做文学大师福楼拜,老师做你们的学生莫泊桑,好不好?
  生:(惊讶中显露出喜悦)好!
  师:那么,我们就开始吧!
  师:(万般无奈状)我按照您的教导,看了几天马车,没看出什么特殊的东西,那么单调,没有什么好写的。
  生:不,不不!怎么能说没有什么东西好写呢?
  师:(打断学生的继续朗读)真的吗?
  生:(接着问)那富丽堂皇的马车,跟装饰简陋的马车是一样的走法吗?
  师:(疑惑不解状)好像不一样!
  生:(领会了老师的意图,显得很兴奋)烈日炎炎下的马车是怎样走的?
  师:(吞吞吐吐状)这……我没注意!
  生:(越加兴奋)狂风暴雨中的马车是怎样走的?
  师:(声音越来越小)狂风暴雨中?我……已经……
  生:(开始进入情境,用心发问)马车上坡时,马怎样用力?
  师:(惊讶状)啊?这也要观察?
  生:车下坡时,赶车人怎样吆喝?
  师:(恍然大悟状)哦,观察时还要用耳朵听!
  生:他的表情是什么样的?
  师:(声音渐渐升高)原来观察还要这么仔细呀!
  生:这一些你都能写得清楚吗?
  师:(不好意思状)现在……我肯定写不清楚!
  生:你看,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呢?
  师:看来,观察真是一门大学问啊!
  生异常兴奋,议论纷纷。
  师:刚才,你是怎么问这些问题的,下面,你就怎么样去朗读这段话吧!
  学生都开始很投入地朗读福楼拜的语言。
  师:现在,福楼拜的连续“九问”让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读懂了福楼拜指导得非常细致。
  生:我读懂了福楼拜是想通过九个问题启发莫泊桑如何仔细观察。
  生:我明白了观察不仅要用眼睛看,而且要用耳朵听。观察一定要仔细。
  …………
  走出课堂,我的思绪仍然沉浸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演绎的这段精彩中。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那么如何在课堂上导出阅读对话的精彩呢?
  首先,教师应该是文本资源的开发者。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应该是阅读教学对话的前奏,教师应该利用自己已有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先与文本展开对话。在对话过程中,教师可以理清文本的脉络,把握文本的内涵,抓住文本的重难点,寻找文本的空白处。同时,教师还应该结合自己所面对的学生群体的最近发展区,挖掘适合本班学生语文素养发展与提升的阅读对话资源,为学生与文本即将展开的有效对话做好充分的准备。面对万般无奈的莫泊桑,福楼拜连续问了九个问题。福楼拜为什么这样问,莫泊桑的表现如何,福楼拜的问题背后的蕴意是什么?这些内容文章并没有一一道来,但是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把握文本却显得尤为重要。这正是这篇文章的“空白”之处,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些“空白”,引导学生想象“补白”。让学生在“补白”过程中,自然地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中的主人公对话,与文本背后的作者对话。
  其次,教师不能仅是阅读对话的组织者、阅读活动的参与者,教师更应该成为引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向纵深发展的积极促进者。教师应该利用自己的阅读素养和教学智慧,及时开掘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深度,拓展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广度,搭建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坡度,努力让学生在阅读对话的过程中思考、思辨、思想,进而提升阅读对话的实效,在阅读对话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面对福楼拜的九个问题,当学生始终游离于“问题”的表面,难以“读”进文本之中时,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通过与学生的问答让学生顺利地进入文本所叙述的故事情境之中,想象人物的言行举止,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样,学生与文本的精彩对话自然应运而生。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松坊溪雪景     下一篇:作者:郭风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