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神》片断赏析之二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教学片段:
  师:“军神”这两个字是谁称赞谁的话?你能找出课文中沃克医生称赞刘伯承将军的话吗?
  师:同学们,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生1:为什么沃克医生说刘伯承将军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
  生2:为什么说刘伯承是军神?
  生3:刘伯承将军与钢板有什么相似之处?
  生4:我想知道为什么沃克会惊呆了,还大声嚷起来?
  师:看来我们班的同学也越来越懂得提问,都快成为一名小问题家了!现在请同学们自由选择一个你认为最有价值的问题,带着它研读全文。试着从文中找到答案,可以自己一个人研究,也可以与你喜欢的小伙伴一起互相讨论。
  生1:从第4和5自然段能体会到刘伯承是军神,因为他在手术台上很坚强。
  生2:我从病人一声不吭,他的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垫单……这一段看出刘伯承是钢板,是军神。
  师:能抓住重要的语段来说感受,很好,如果能从重要语段中抓关键的词语谈自己的理解,就更好了。请同学们自由读这两段话,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1:我从沃克医生双手颤抖,这里体会到手术很难。
  生2:他担心刘伯承会晕过去才会颤抖。
  生3:崭新的白垫单居然被刘伯承抓破了也能体会到。
  师:是呀,那么痛,那么难以忍受,他却一声不吭。
  生:钢板比铁还坚硬,说明他不仅外表坚强,而且内心坚强,是个伟大的人物。他不使用麻醉剂,是因为他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为革命做贡献。
  师:你能联系上下文来谈感受真不错。同学们,刘伯承拒绝使用麻醉剂是这次手术的特殊之处,这一段明确告诉我们刘伯承拒绝使用麻醉剂的原因是什么?
  生:沃克医生认为病人不能忍受摘除坏死的眼珠、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的痛苦,而刘伯承却说能。我觉得他真是一块钢板。
  师:这简单的一个“能”,包含着多么巨大的勇气和毅力呀!
  生:我觉得刘伯承是一个会说话的钢板,他动手术时动了72刀都能数出来,真是不同寻常。
  师:大家轻轻地数一数,闭上眼睛想象一下:1、2、3……50……60……我要挺住……70……
  师:同学们体会得可真棒。我们无论从描写刘伯承将军的语段还是从描写沃克医生的语段中都能体会出刘伯承将军确实是一块了不起的钢板。同学们,如果老师让你们来当一回沃克医生和刘伯承将军,你们能把他们的话读好吗?请同学们自由选择他们中的一个角色,与你喜欢的伙伴一起来合作朗读。
  师:现在老师请两位同学上台来朗读。在读之前,你们有什么好建议要送给他们吗?
  生1:我希望你能将刘伯承将军的钢铁般的意志力表现出来。
  生2:我希望你在读手术后把沃克深深地为刘伯承的行为所震惊,产生出敬慕之情时的语调要读得略高些,而刘伯承将军说的话要读得平稳,略低些。
  生3:我希望你在读手术前沃克医生的话语气应冷淡、严肃一点。
  生:谢谢大家给我们提的建议。
  师:感谢刚才两位同学的精彩朗读,老师真高兴今天在我们班上又发现了一颗朗读之星。大家掌声表扬他们。

  教学反思:
  1、《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本课的教学设计,在课文内容方面不作烦琐的分析讲解,而是根据课文的特点,设计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得到提高。本案例将电影资料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增强了学生的感观认识,通过观看电影,自觉地与课文主人公的情感融为一体。课文的功能是提供一个有意义的情境让学生学习语言的运用,培养学生语言沟通、对话能力。再次,语文教育即生活,教材要让学生觉得感兴趣、有用并与日常生活有关,必须能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问题,把学习教材课文与自己的现实生活感受结合起来。这样他们才想去学。
  2.教材作为知识的载体,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依据。但我们不应局限于教材,而应密切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对教材二度开发,以课本为依托,注重课外知识的延伸,使教材所承载所知识能引起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
  配音教学的方式既新颖、独特,又尊重了学生的心理特点与主体地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体验来配音,有一个充分发挥自由个性的空间。同时在为电影配音的过程中也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与失败之后的不甘心。
  3、由于学生初次接触配音这一教学形式,学生的表现还显得拘谨、不自然,对教材的把握还不透彻。在教学中,教师应循序渐进,不应急于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