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跟进课例研究探析
鄂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活动设计意图]:
本教学案例的追踪分析,是建立在提高教师素质这一核心目的之上的一种教研方式。追踪分析经历了“听课(先行课)——研讨——改进——听课(跟进课)——反思”等环节,其目的是展示校本研究的全过程,让执教者和参与听课的教师亲身感受研讨的过程,提高一线教师的校本研修水平。教学过程的评析按遵循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式流程,采取先行课和跟进课对比分析的方式加以解读,目的是呈现研讨前后不同的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学实践,以及其中折射出的不同的教学思想和由此带来的不同的教学效果。借以为一线的广大教师和从事课堂教学研究指导的人员,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研究视角和拿来即可用可行的研讨方式,以便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教材说明]:
《语言的魅力》是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法国著名诗人让•比浩勒给一位双目失明的行乞老人的木牌上加了几个字,帮助老人行乞的事,说明了恰当的运用语言文字,会产生非凡的感染力和令人难以置信的效果。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语言运用得恰当会产生非凡的感染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认“魅、姗、辰”等3个生字,会写“魅、丐、牌”等7个字。掌握“魅力、乞丐、绅士”等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让•彼浩勒添加的那几个字为什么那样有魅力,让学生明白恰当地运用语言,会产生非凡的感染力,能深深地打动人心。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评析]:
片段一:激趣导课,揭示课题。
A:先行课课堂实录
师:刚才大家已经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现在大家来汇报你搜集到的广告词。(指生回答)
生: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师:你能谈一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生:告诫我们要远离毒品,不让毒品侵害了我们的身体……(生结合身为刑警队员的父亲为例进行叙说)
师:大家说她说的好不好呢?
生:好。
师:我们给她一下鼓励。(生齐鼓掌进行赞扬)
师:下面我再找一个同学来说一说。(指生回答)
生: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我们汇成一个家,请讲普通话。
师:老师听出来了,你说的是五十六个民族。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方言,为了方便交流我们说一种共同的语言——普通话。这句广告词非常好,有一定的魅力。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关于语言魅力的文章——语言的魅力。(师板课题)
师:课题中容易出现错误的是哪个字呢?
生齐答“魅”字。
师:魅力是什么意思?谁来说?(指生回答)
【评析】:此环节教师能够结合文本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注重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但在学生进行材料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不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学生交流后又提出理解句子含义的要求,随意进行拓展性的理解引导,给学生制造了跳跃性的思维障碍,没有回归到语言的积累上,使导课显得罗索而不够简洁,也没有实现充分激起孩子对语言魅力探究认识的欲望。
B:跟进课课堂实录
师:上课!课下大家搜集到了很多精彩的广告词,现在谁来说一说自己手中的广告词。(指生回答)
生: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师:能告诉大家你由这句话想到了什么?
生:(生结合身为刑警队员的父亲所见事例进行叙说)它告诫我们要远离毒品。不让毒品侵害我们的身体……
师:她说的真好,大家为她喝彩鼓励。(生齐鼓掌)
师:还有谁想把自己感觉最美的广告语,说给大家听?
(生举手跃跃欲试,师指生回答)
生:人间有爱,大爱无声。
生:理解就是沟通。
生: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我们汇成一个家,请讲普通话。
师:多美的语言呀,我们今天就一齐来分享语言的魅力。(师板课题《语言的魅力》)
生齐读:魅力
师:我们一起把“魅”字书空一遍。谁能告诉我“魅力”是什么意思?(师指生回答)
【评析】:跟进课课堂伊始,学生就已在交流中感受到语言的独特魅力,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即明显地表露了出来。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把文本内容与课外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使课外资源有效地为课堂教学服务。以课外资源揭示课题,提炼“魅力”,简单明了,引入新课水到渠成,简洁高效。
片段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A:先行课课堂实录:
师:课前大家已经预习课文了,(大屏幕出示生字词)这些字词你能读准吗?
生读词语。
师:请一个小组接读课文,其他小组认真听,思考一下你知道了什么?
生按自然段接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的准确而流利,其他同学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生:文章写了一个盲老人在大街上乞讨。
师:他首先是一个老人,并且是一个双目失明的老人,也就是说他是一个盲老人。(板书:盲老人)
生:他一个上午都没有得到任何东西。
师:也就是说他一无所获。(板书:一无所获)
生:诗人经过这里,看到这种情形,在木牌上加了几个字。
师:你还知道什么?
生:下午,给盲老人钱的人多极了。(板书:纷纷相助)
师:谁给他钱?
生:过路人。
师:也就是行人。(板书:行人)
师:最初,行人是怎么做的?
生:无动于衷。(板书:无动于衷)
师:后来,诗人加了一句话,结果怎么样?
生:盲老人得到了很多钱。
师:也就是说收入颇丰。(板书:收入颇丰)
师:谁能根据板书提示讲一讲这个故事?
生:在巴黎街头,有一个盲老人在大街上乞讨,他旁边的木牌上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可是一个上午他都一无所获。诗人在木牌上加了一句话,下午盲老人收入颇丰。
【评析】:这个环节,教学的主要形式表现为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唱主角,学生当听众。师生活动缺乏和谐的双向交流,导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丧失,压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创造力。此外,教师经常打断学生的发言,始终是教师主宰着话语权,整个环节显得机械而单调,更没有创新和生成,有的只是老师的演说。
B:跟进课课堂实录:
师: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老师就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大屏幕出示字词)谁来读一读?
生读词语。
师:他读得正确吗?
生:正确。
师:谁来再读一读?
生读词语。
师:你读得很正确,声音很洪亮。请大家齐读一遍。
生齐读。
师:现在找几名同学按自然段接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并思考一下你知道了什么?
(生按自然段接读课文)
师:这几个同学读得正确而流利,看来预习得很充分。谁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生:文章写了一个盲老人在巴黎街头乞讨,旁边的木牌上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他没有乞讨到东西。(板书:盲老人我什么也看不见)
生:诗人让•彼浩勒经过这里,看到这种情形,在盲老人乞讨的木牌上加了几个字“春天到了,可是”(板书:诗人春天到了,可是)
生:下午,过路人经过这里,纷纷解囊相助,盲老人得到了很多钱。
师:谁能看着板书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一个盲老人在巴黎街头乞讨,旁边的木牌上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可是一个上午他都一无所获。诗人让•彼浩勒在盲老人乞讨的木牌上加了几个字“春天到了,可是”,到了下午,过路行人纷纷解囊相助,盲老人得到了很多钱。
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全面,课文就是讲了诗人让•彼浩勒利用语言的魅力改变了一个盲老人的生活境况的事。
【评析】:改进后的教学,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教学组织形式不再是简单的一问一答。教师能够悉心倾听学生的回答,并根据学生的发言提炼归纳,及时板书。教学中,教师注意了方法优化由简到难,既培养了学生概括组织语言的能力,也较好地体现了“以学定教”的教学思想。
片段三: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一)木牌改动之前。
A、先行课课堂实录
师:到底是那句话起了这么大的作用?默读课文,划出这句话。
学生默读标画。
师:大家已经划完了,哪句话起了这么大的作用呢?
生: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师板书)
师:诗人又是如何给他添加的,简单的一句话又是发生了哪些变化,影响到哪些人?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个性阅读自主感悟——《语言的魅力》案例分析
下一篇:《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之一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