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绎母语教育的哲学

鄂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生:没有,因为作者按照时间先后顺序组织材料的,所以感觉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多媒体出示:)
  第4自然段表达顺序
  作者按照时间先后顺序:
  从“一开始”写到__________________。
  从“一小群”写到__________________。
  从“先回来的鸟”写到___________________。
  师:按照作者的写作顺序,老师想跟大家合作朗读第4自然段,愿意吗?
  生:和教师合作朗读第4自然段,直至熟读成诵。
  七、品读第5自然段,把文字变成画面
  师:时间过得真快呀,正在意犹未尽时,天色暗下来,此时的林中又是怎样一派景象呢?请同学们拿起心中的摄像机,跟我一起趁着天还没有完全黑,到林中去抓拍一些精彩的画面,再给抓拍到的画面取一个诗意的名字。因为是抓拍,所以要注意:一要专注,而要用心。准备好了吗?那就出发吧!
  (教师配乐朗读《灰椋鸟》第5自然段。)
  师:你拍到了哪些动人的镜头?
  生:我抓拍到了夕阳西沉的美丽景象,你看,一轮红日慢慢地从天边滑落,晚霞映照着刺槐林,把整个刺槐林染成了红色。我想给这幅画面取名为“夕阳西沉图”。
  师:同样的画面,有没有同学想到其它的名字?
  生:我想给这幅画面取名为“夕阳无限好”,因为作者看到林中这么美丽的景象,一定十分开心。
  师:你引用的是李商隐《乐游园》中的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表达的是一份感伤,你表现的却是一份喜悦。相同的是夕阳,不同的是心情。
  生:我想到一个名字“醉”。这样的美景,作者一定深深陶醉了。
  师:仅仅是作者陶醉了吗?我也陶醉了,你们呢?也一定深深地陶醉其中了吧!
  生:我拍到的是鸟儿翩翩起舞的景象。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多么像穿着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啊!我给整个画面取名为“灰椋鸟的舞会”。
  师:灰椋鸟的舞会,一个多么喧闹而热烈的场面。
  生:我想给这个画面取名为“穿上盛装的少女”。
  师:作者一开始说灰椋鸟灰灰的背、尖尖的嘴,就像童话中的“灰姑娘”,现在却说它像穿上盛装的公主,仅仅是因为晚霞的映照吗?
  生:这是因为作者一开始不了解灰椋鸟,对灰椋鸟没有感情,所以说它有什么好看的呢?现在作者已经喜欢上灰椋鸟了,她眼中的灰椋鸟自然变得美丽无比,像公主一样。
  师:一切景语皆情语!美丽的景象融入了作者炽热的情感
  生:我忽然想到了一个题目“夕阳热舞”。
  师:夕阳热舞,如果把次序颠倒一下,就变成“热舞夕阳”。你看,那舞动的不仅仅是灰椋鸟,连夕阳都被感染了,和灰椋鸟一起舞动起来。那舞动的哪里是夕阳,分明是我们那一颗被陶醉的心啊!谁能把这一份美好和感动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生:感情朗读
  师:夕阳西下,百鸟归林;叽叽啾啾,其乐融融。谁能通过朗读,把这一份快乐和美好表现出来。
  生:读第5自然段。
  师:飞瀑落入深涧,声嚣如雷;惊涛拍打岸滩,石破天惊。这恢宏而磅礴的气势,谁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生:再读第5自然段。
  师:这哪里是树林,这分明是一个天然的俱乐部;这哪里是刺槐林和竹林,这分明是灰椋鸟的乐园,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把这一份喧闹和热烈表现出来。
  生:齐读第5自然段。
  师:作者被如此喧闹而又热烈的场面深深感染,她想——
  生:这上万只灰椋鸟是在举行盛大的联欢会,还是在庆祝自己的节日?要不怎么会这样热闹?我被这喧闹而热烈的场面感染了,竟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
  师:我想此时此刻,不仅是作者,我们每个人一定都会被此情此景深深地感染,也会像作者一样欢呼起来!如果是你,你会欢呼什么?
  生:啊!这场面真壮观!灰椋鸟成群结队归林的样子,犹如大海的波浪,一浪接着一浪,朝着树林涌来,在夕阳的余晖斜照下,灰椋鸟的羽毛格外的美丽。这么美丽可爱的灰椋鸟,我们要好好保护它们,让这片美丽的树林永远成为灰椋鸟的天堂。
  生:灰椋鸟回家了,树林就是鸟儿的家。
  生:我真的看见灰椋鸟是怎样回家的了!我们要保护树木,参加植树造林,让鸟儿有家可归。
  师:这样的场面,深深地感染了作者,也感染了我们。把你的欢呼,把你的赞叹,把你的惊喜,放到你充满激情的朗读中去吧!
  生: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声情并茂)。
  八、回溯前文,理清文章线索,内化文章语言
  师:徐秀娟一生热爱鸟,把鸟类当作了自己的朋友。可是她一开始喜欢灰椋鸟吗?
  生:作者一开始并不喜欢灰椋鸟,觉得它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没有什么好看的。后来,在观看了灰椋鸟归林时的情境之后,对灰椋鸟产生了喜爱之情,觉得灰椋鸟像穿上盛装的公主。
  生: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不仅表达出对灰椋鸟的喜爱之情,更是对林场工人辛勤劳动的一种赞美,因为刺槐林是灰椋鸟的家,如果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也就没有了鸟儿幸福的家园。
  师:作者的情感变化,是文章的一条暗线。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感受一下这篇文章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色。
  生:课文4、5自然段的场面描写非常出色。
  师:当然,作者在场面描写的同时,也注意到了细节描写,例如在描写“大部队”归林时的场面时,作者先用广角镜给了一个全景,“它们大都……有的……有的……”然后再用特写镜头拍出“先回来的鸟……后到的鸟”,这样就做到了有点有面,点面结合。
  生:作者用词准确,如“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这里的“似”与“如”都是“像”的意思,但作者却用了这两个不同的字来表示相同的意思。
  师:这样行文不仅准确生动,而且使语句富有音律、节奏之美。请模仿课文中的语言表述方法,练习用“好像……又像……”、“似……如……”说话。
  生:天上的云变化多端,好像一朵朵盛开的白莲,又像一只只雪白的天鹅。
  生:林黛玉似轻柔的微风,如较弱的柔柳,处处惹人生怜。
  生:风好像一把柔韧的梳子,把农田梳理得井井有条,又像一个调皮的孩子,把书页翻得哗哗直响。
  生:她的声音真美,从她口中吐出的每一个字都似珠如玉,悦耳动听……
  师:美好的文字,要美美地去读。就让我们带着各自的理解,把课文连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生:齐读课文4、5自然段。
  师:是啊,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如果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们到哪儿去观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
  九、拓展阅读,学以致用
  1、推荐欣赏《百鸟奏鸣曲》,鼓励用上书中的一些词汇说出自己的感受。
  2、推荐巴金《鸟的天堂》,和《灰椋鸟》进行对比阅读,加深对场面描写的体会。

  【同行点评】
                  演绎母语教育的哲学
              ——我读特级教师郭学萍《灰椋鸟》
            江苏省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特级教师)高子阳

  我喜欢听课,在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听过数千节课,却很少评课。上课者真的不容易,他们很辛苦,尊重上课者那是必须的,我知道随便说说那是一种不尊重。但看了人家的课,如果不说不写点东西,等于是欠债不还债,恰有一种不道德之感。这是很纠结的事!我很清楚,不管谁点评课,都要贴上一个个标签,贴准确了、贴得像艺术品等众人拍手称赞,贴的方位不对,贴的太多、太大,让人耻笑,结果教者没了,评者也消失了。著名特级教师郭老师把《灰椋鸟》发给我,我反复拜读,忐忑呀!著名特级教师的课如牛,我可不是庖丁,却被逼着拿着牛刀宰课,哆哆嗦嗦,一身是汗,不敢靠前。
  认识郭老师的朋友都知道,她是长辫子姐姐,她有非常特别的笑声,是好响亮、好有穿透力的那种。我从她课堂中表现的微笑,感受到那是杜乡式的微笑(美国人把微笑分为两种,一种是法国杜乡发现的微笑,非常美、非常幸福的那一种;另一种是贵妇人剪彩时装出来的微笑,这种微笑没有任何幸福可言),感受到她与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幸福。我知道这是一种生命化幸福的追求,是为了人更有意思成长的生命追求。
  一.原始冲动:阅读教学不可缺少的回到原点的哲学追求
  德国著名艺术家赛茨认为,人类的“原始冲动”的表达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方式是文字表达;另一种方式是通过绘画表达出来,即将内心经历可视化。小学语文中的大多数课文都是由“文字+图”组成,以赛茨的观点来看,我们的教材恰似“原始冲动”理念的巧合,《灰椋鸟》有文字有图,文字是徐秀娟看到灰椋鸟那场面产生冲动后的记录,图是教材编者根据徐秀娟的记录进行可视化的恢复,这该算作是编者的原始冲动。我喜欢“原始冲动”这个词,这个词折射出一种科学化、自然化、人性化的教学理念,我们的阅读教学不能忽视这两种冲动,这两种原始冲动要能通过教师的教学设计,在课堂中唤醒学生并产生共鸣,继而产生新的冲动。新的冲动是什么?那就是学生阅读后能用继续使用文字、绘画来表达,或者用自己个性化的表达来表达,比如音乐表达。郭老师教学中使用的音乐作品——《一个真实的故事》,这首歌就是音乐人读徐秀娟牺牲之故事后产生的原始冲动创作出来的,今天学习《灰椋鸟》理应有着更多的冲动,郭老师的这种暗示,肯定能激起学生,这从整个课堂来看,学生有了很多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