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椋鸟》教学设计之二

鄂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中灰椋鸟归林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凭借文中语言材料,激起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读通读懂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归林后情景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走进刺槐林,走进灰椋鸟的世界,去观赏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板书:归林)
  二、学习课文第四小节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的第四小节,想一想,灰椋鸟归林时(板书时),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有怎样的感受呢?
   2、指名读,出示句段:
    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
    (1)读了这段话,同学们有怎样的感受呢?(板书:壮观)
    (2)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这种壮观的呢?引导学生从“整群整群”“一批一批”“浩浩荡荡”等叠词的运用和“数百米长”、“巨大”、等词语,感受灰椋鸟归林的恢宏气势。并指导朗读。
    (3)同学们亲眼看到过这种场面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一壮观的场面吧。播放录像,谈谈感受。
    (4)多么壮观的场面,让我们通过朗读表现出这种场面的壮观。(齐读)
   3、这是作者所看到的,她还听到什么?好,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播放录音。那作者是怎样来写的呢?
   4、出示句段,指名读。
     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互相应和,边飞边鸣,很快找到自己栖息的处所,与熟悉的伙伴会合。
    (1)这是一个长句子,看一看,句子中有一个特殊的标点符号,知道它叫什么吗?(分号)体会分号的用法。从这句话中的哪两个词语可以看出并列的关系?
    (2)男女生对读。
    (3)鸟儿们边飞边鸣,但在作者的眼中,它们好像在互相倾诉,在呼唤、在应和。如果你就是一只归林的灰椋鸟,此时此刻你会和同伴倾诉些什么呢?你会如何呼唤你的同伴和儿女?(学生想象说话,同桌练习——指名说)
    (4)灰椋鸟归林时的场面让我们感觉十分壮观,此时听着鸟儿的呢喃细语你感受到的还仅仅是壮观吗?(板书:温馨)试着读读这几句话,读出温馨!
  三、学习课文第五小节
   1、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天空,也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灰椋鸟们大都归林了,此时林中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让我们继续睁大眼睛,竖起耳朵,用心去感受一下灰椋鸟归林后的情景吧!(板书:后)
   2、指点学法
     读:默读课文第五小节
     写:把你最喜欢的句子用钢笔抄写在田字格上。
     思:边读边思,说说你喜欢这些句子的理由。
   3、讨论、交流。(实物投影仪投出句子→指名读→说出理由,其他同学补充)
     ★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
      原来作者认为灰椋鸟有什么好看的?怎么此时的灰椋鸟怎么变成了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好好读读这一句,想一想。
     ★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1)你认为还能像什么声音?(似春雷滚动,如礼炮轰鸣……)老师也来写一个比喻句:似机器轰隆隆响,你觉得好不好?
     (2)是啊,整个林子栖息着那么多鸟,鸟儿们叫得又这么欢,的确就像是天然的俱乐部,成了鸟的天堂。一齐读读这句话。
     (3)出示诗歌排列的句子。这样一排,你发现了什么?齐读。
   4、归林后又是怎样一幅画面?作者感觉是怎样的呢?用文中的词语来说说。(板书:喧闹热烈)
   5、作者被着喧闹而又热烈的场面感染了,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同学们,如果你是作者的话,你会欢呼些什么?
   6、这样的场面把你感染了吗?来,把我们的欢呼,把我们的赞叹,放到我们充满激情的朗读中去吧!一起再来读读这几句话。
  四、学习第六自然段
   1、作者由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在林中嬉戏的热闹还想到了什么?
     出示:“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观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
     填空:没有——----—--,没有------—--------,就没有——————。
     改成:有了————,有了————,才有————。
   2、理解人、林、鸟之间的关系
    (1)是啊,同学们,人造了林场,为鸟儿提供了生活的家园。那么,你们知道吗,其实,灰椋鸟对树林、对人类也做出了它自己的贡献呢,谁来读读这段话。(补充有关灰椋鸟的资料)
    (2)听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觉?
    (3)的确,人造了林场对鸟儿是件好事,而灰椋鸟呢,正因为有了它,我们的林场变得更加繁茂,人类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正如作者所说的,鸟是人类的朋友。正因为有了千姿百态的鸟儿的作伴,我们人类才不再寂寞,这大自然也变得丰富多彩。在以往的语文课文中,我们也学习了不少与鸟有关的课文,老师今天根据这些课文写了一首小诗,作为礼物送给同学们,希望同学们珍爱鸟儿,这个我们人类的朋友。
      鸟儿,我们的朋友,
      你给我们带来无限的欢乐:
      你们,让青海湖的“海西皮”闻名中外;
      雪儿,使我养伤的日子不再寂寞;
      燕子,让春光充满了勃勃的生机;
      灰椋鸟,使我们的林场更加繁茂……
      鸟儿,我们的朋友,
      你也给我们带来许多的启迪:
      小鹰,让我们明白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云雀,使我们知道了植树造林的重要;
      天鹅,让我们看到了勇敢团结的力量;
      珍珠鸟,使我们懂得了信赖可以创造美好的境界……
  五、总结全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灰椋鸟》这篇课文,领略到灰椋鸟归林时的气势之美、温馨之美,归林后姿态之美、活力之美,更感悟到人、林、鸟之间的和谐之美。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美好的画面,爱鸟、护鸟,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六、作业:
   1、背诵课文的第3、5自然段。
   2、设计几句爱鸟护鸟的公益用语,同学间相互交流。

  板书:                  25 灰椋鸟

                     时  壮观  温馨
                归林
                     后  喧闹  热烈

                     人  林   鸟

  【教后反思】
  1、教学设计要基于对文本的准确把握。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阅读了不少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有不少的设计中有这样的环节:介绍作者徐秀娟,播放音乐《一个真实的故事》以烘托气氛(其实这首歌的情感挺忧伤的)。在反复阅读教材的基础上,我觉得这篇课文主要介绍的是灰椋鸟归林是壮观的场面,表现了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及对林业工人的敬佩。因此,在设计时,我着重抓住课文的四五两节,引导学生体会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之美、温馨之美,归林后的姿态之美、活力之美,进而领悟人、林、鸟之间的和谐之美,特别是我根据小学语文教材中与鸟有关的课文写的一首小诗,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整堂课呈现出一种轻快、欢乐的气氛。至于对作者的介绍可放在第一课时。
  2、语文课堂要重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要回归到对文本语言的体会、品味。正如于漪老师说的:“语文教师要坚守母语教学阵地,指导学生认识母语的特征与作用,体会它的丰厚的文化内蕴,培养他们对母语的感情。”唯有如此扎实地进行语文实践,才能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灰椋鸟》一文时,我十分注意这一点。如读4自然段后,学生感受到场面非常壮观,因为鸟多。此时我追问道:鸟多,但文中没有一个“多”字。你从哪里读出了多?生答后,又出示:整群整群、一批一批、巨大、浩浩荡荡等词语让学生体会,并让孩子知道叠词有增强语意的功能。再让学生观看鸟儿归林的画面并展开想象。这一环节从语言的整体感知入手回到重点词语的体会,再由语言生成想象。走了“从语言到内容又由内容到语言”的两个来回,弄清写什么又懂得怎样写。同时也是对语言表达丰富性的感悟。再如:学完灰椋鸟的叫声后,我问:作者是怎样来写声音的?(打比方)写出了什么?(声音大)老师来写一个比喻句:似机器轰隆隆响。这个比喻好不好?为什么?让学生体会到大自然声音的美妙,比喻的恰到好处。然后将文本的语言按诗的形式出现: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这一环节是对语言想象力和语言韵律美的感悟。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