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椋鸟》教后记

鄂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大部分老师教学《灰椋鸟》第二课时都会尽快地切入本文重点中的重点段——第四、五自然段,阅读感受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以及归林后的喧闹热烈。但是我却将目光盯住了第三段的第一句“周围静的出奇”,拉回了学生错过的脚步。
  为什么“周围静的出奇”呢?略经思考,便有学生说是因为:这里是林场,树林能阻挡噪音。
  笔者提示:这里有几万亩的树林,确实能阻挡城市的喧嚣。但是,仅仅是因为树林阻挡噪音,才使得这里静得“出奇”吗?联系上下文再想一想,还有什么原因?
  不一会儿,学生讨论后回答:“这里的林场工人很爱鸟,不会弄出噪音来影响鸟儿归林。”(有人联系了最后一段来说)“树林是鸟的乐园,这里的人会想出很多办法来保护这个乐园,让鸟儿在这里生活的很有安全感。”(有学生经老师点拨后说)“来这里工作和参观的人都是爱鸟的人,不会大声说话来惊扰了小鸟。”……
  师:既然大家已经体会到了这里人们的爱鸟之情,那就一定不会忽略了第二句(路两边近百亩的竹林郁郁葱葱,与南段高大的人工刺槐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中的一个词。
  经讨论,学生们将目光聚焦于“人工”一词,也更好地理解了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观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中满溢的对于林场工人辛勤劳动的由衷赞美!
  小结:读书要联系上下文来读才能有更全面深刻的理解;不要忽视文中那看似不经意的用词,其实那常常是作者独具匠心之处;在我们写文章的时候也要这样注意细节,前文要为后文悄悄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