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田园杂兴》教学反思之三
鄂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当我执教《四时田园杂兴》这一课时,我问你认为图中的孩子是个什么样的孩子?有个孩子回答:我认为他是个贫穷家的孩子,他这么小就得干活。对此引起我的深思:
如今,身为父母的我们,在孩子的学习之余,孩子们很少甚至从来不参与家务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知何时变成了一句空话!
从学校回到家中,孩子是否会将自己的屋子打扫干净,能否动手整理自己的书桌?晚餐前后,孩子是否具备煮饭做菜的基本技能,会不会协助家长清洗碗筷?炎炎夏日,孩子是否会在运动之后自己动手,将换下的衣物洗净晾干?对大多数家长来说,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否定的。
父母劳动观念有误区,孩子劳动习惯难养成
现如今,孩子大多是家里的独苗,“4+2+1”模式下,常能见到四位老人与父母二人围着一个孩子团团转,溺爱也由此产生,家长们担心孩子会感到劳累或受到伤害,因此主动承担了一切可能的家务劳动。一个个小公主、小王子在无忧无虑的环境中轻松长大,脑海中几乎没有参与家务劳动的意识,更难以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当今对孩子的培养观念中,“学习至上”占了主流,似乎孩子的唯一义务就是好好学习。只要成绩好、分数高,就是父母眼中的好孩子,就可以不用考虑其他一切事情。放学或是参与补习班后回到家,家长往往心疼孩子学习辛苦,将本该由孩子完成的家务活一并代劳,孩子也就乐得清闲;若是赶上初三、高三等紧张时段,家长更会尽全力保证孩子的学习时间,连水果都会洗净切好送到孩子面前,更不要提其他多余的劳动了。
有些家长没有意识到养成劳动习惯对孩子终身发展的重要意义,认为孩子参与家务之事可有可无,并不予以重视;有些家长总认为孩子还小,理应再呵护几年,等到他们长大独立,自然能学会生活必需的家务事;还有些家长虽然希望孩子均衡发展,想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却总是决心不足,孩子稍有不愿便妥协让步,并不能坚持下来。此外,部分家长会在孩子做错事时罚他们擦地洗碗,将劳动作为一种惩戒手段,无形中增强了孩子对劳动的抵触情绪,更难让孩子自觉自愿地参与到家庭劳动之中。
如今,智”的重要性远远超出“德”、“体”、“美”与“劳”,使得孩子的发展方向趋于单一。如果不能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缺失了必要的劳动经历,孩子便无法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可以想象,对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孩子们而言,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只是课本上几行苍白的文字,他们难以设身处地理解劳动者的辛苦与光荣,也就无法体谅父母与其他劳动者的付出与工作。在这样的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轻则不懂感恩,重则轻视劳动,对他人的劳动成果毫不珍惜,甚至恣意践踏。
观念之外,劳动更是一切美好生活的根本来源。没有家庭劳动的基本经验,孩子如何在长大成人后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心理,适应独立自主的生活?没有从家务劳动中锻炼出的动手能力与坚定意志,孩子又如何适应未来工作中的种种挑战,通过不懈的社会劳动取得想要的生活?缺少对劳动的必要认知,即使智力再发达,也无法做好全面的准备走向社会,更难以实现个人的终身发展。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之五
下一篇:《游园不值》教学设计之二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