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父追日》教学设计之八

湘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
   2、交流从故事中得到的收获。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增加中华传统文化的积累。
  教学过程

  一、古诗引题。
   1、出示古诗,学生朗读。(说说陶渊明写的古诗与哪个神话有关?)
     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竟走。
     余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
   2、揭题〈夸父追日〉。
     (对,古代有这么一个人,他为了让光明永远普照大地,于是他拿起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他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神奇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夸父追日〉。
  二、自主读书,感知大意
   1、自主试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拼读一下,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字词。
     手杖 虞渊 伏身 渭河
     瀚海 颓然 抛出 咕嘟
     雄心壮志  奉献精神
     求光明奋勇前行
     (形式:齐读、个别读、领读等)
   3、默读填空。
     神话写了夸父()太阳,()虞渊,夸父倒下变成(),他的手杖(),目的是()。
     (一篇略读课文,要体现略读的要求,应以学生的自学为主,教学时,应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默读、朗读、思考或同学讨论交流来读懂课文。遇到难读的字音、不理解的词语自己查工具书解决。初读课文后,应重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合作读书,感情朗读,感受神话。
   1、同桌轮读,练习读正确、读流利。(评价:给你认为读的好的同桌加颗星。)
   2、小组内评读喜欢的段落,交流读书感受。
   3、感受神话的想象和神奇。
    ⑴、出示古文《夸父追日》与课文进行对比,感受课文的魅力。
      《海外北经》里写道: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理解其意。)
    ⑵、找一找课文中丰富又夸张、神奇又富有想象的句子。
      如:“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形容夸父奔跑的速度快;
        “伏下身子,去喝黄河、渭河里的水。”写夸父为了解渴。
    ⑶、感受夸父精神。
      从夸父身上你看到了什么?
  四、复述课文,评价补充。
   1、小组内练习讲故事,可以自己讲,可以合作讲。
   2、各组推选代表和合作讲故事,评选故事大王。
  五、总结。
    再读古诗,你想对夸父说什么?
  六、课外拓展。
   1、绘制一幅夸父变成大山、手杖变成桃林的图画。
   2、继续收集神话传说故事。

  教育反思
  1、教学设计尽量充分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
  2、在教学过程中,除重视语文基础外,还应拓展教学时空,应凭借教材中的创新性因素,充分挖掘教材,给学生营造适合的空间,发展他们的求异思维。
 
上一篇:《女娲补天》电子教材     下一篇:女娲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