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湘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
   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
   4、通过朗读和背诵课文的训练,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4-6自然段是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经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这一部分的第五自然段深切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学习作者描绘琴声的方法,是教学本课的难点。
  教学时间:2课时
  预习要求:
   1、收集阿炳生平资料,对阿炳生世有必要的了解。听听《二泉映月》这首曲子。
   2、读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在生字上注上拼音。
   3、不理解的词通过查字典并能联系上下文解决。
   4、有疑问的地方作上记号。
   5、初步理解下列词语:
     萦绕 倔强 饱经风霜 升腾 跌宕 坎坷 积淀 委婉 连绵
  教学准备:
   1、小黑板出示《阿炳生世录》材料,句子比较练习,教师读后感言。
   2、录音带1盘,《二泉映月》二胡独奏。
   3、课文中前后照应部分内容打印。
   4、在黑板上板书四组词语。

        第一课时
  一、播放《二泉映月》,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三、读词解词,赏二泉美景。
  四、读第一次听泉,初步感受阿炳的人生经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3-5自然段,感受阿炳生活经历,感悟阿炳的心声。
   1、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十多年过去了,阿炳的处境又如何呢?自由读课文第3自然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师强调重点词语:
       师父离世双目失明卖艺度日生活穷困疾病折磨
    (2)齐读词语。师:十多年后阿炳的处境是这样的。
      (师在第二组词语卡片顶端板书:处境)
      A、请同学们自由读这组词:这样的处境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呢?
      B、齐读词语。
   2、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他的处境是苦难的,是坎坷的,是饱经风霜的,在这样的处境下,他又一次来到了二泉。请自己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1)师:同学们,其实第二次听泉和第二、三自然段是前后照应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把照应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
      (学生默读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边读边画。)
    (2)对比朗读,体会两次听泉的联系,学习前后照应的写法。
    (3)走进阿炳第二次听泉的心境。
      (小黑板出示阿炳生平资料)
      师:读完了这段资料,再读这些词语,你能读出文字背后的内容吗?
      学生交流感受。
   3、学习第五自然段,感悟乐曲的意境。
    (1)播放《二泉映月》,师范读第5自然段。提示:听着,听着……
    (2)这样的一首乐曲,你想用什么词语来形容?
      (痛苦、动听、悲伤、委婉连绵、舒缓……)
    (3)作者用什么方法把琴声用文字描绘出来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5自然段,把描写琴声旋律的词语画出来。(生边读边画)
    (4)师:作者用了哪些词语来描绘二泉映月琴声的旋律?
    (5)指学生回答,师相机出示第四组词语。
    (6)学习描写琴声的三句话。
    (7)学习描写阿炳心声的句子。
      比较下列两个句子,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小黑板出示练习)
      他爱音乐,他爱家乡,他爱清泉,他爱月光……
      他爱那支撑着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指名读第二句话,重点指导苦难一生的读法。
    (8)回读第5自然段,感受琴声要表达的意境。
      师:我请一个同学读描写琴声的三句话,其他同学读阿炳的心声,我们全班一起合作读这段话。
      边读边想,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表达方法?表达了阿炳怎样的思想感情?
      师:这样的琴声和这样的二泉映月的环境和谐吗?这样美的环境应该拉出什么样曲子来?
      (优美的、轻快的、轻柔的)
      师:二泉映月这个优雅的、充满诗意的名字,和这个旋律并没有关系。老师告诉你们,这首曲子开始并无标题,阿炳常在行街穿巷途中拉奏此曲,阿炳曾把它称为“自来腔”,他的邻居都叫他《依心曲》,后来,曹安和等人录音时联想到无锡著名景点“二泉”而命名为《二泉映月》。
  三、体验一种精神,感悟一种人生态度。
    师:同学们,一首不朽的乐曲诞生了,在全世界受到了很高的评价。世界著名扎扎实实有小泽征尔说:“《二泉映月》要跪下来听!”1985年,《二泉映月》在美国被灌为唱片,成为全美最流行的音乐作品。
    师:同学们,一个饱经风霜的人,一个历经坎坷的人,创作出享誉世界的音乐作品,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他是成功的。他是靠什么创作出这样伟大的作品?1950年,这位饱经风霜的民间音乐家,这位生活的强者,离开了人世,但他的《二泉映月》感动了无数人,也感动了老师,我把我读《二泉映月》的感受送给大家。(生齐读):人生的苦难才酿出了人间最美丽的音乐。
  四、读中学写:
    听一首自己喜欢的乐曲,仿照课文第五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略)

  阿炳生平介绍材料
  阿炳,(1893-1950)本名华彦钧,江苏无锡人,阿炳4岁失去母亲,阿炳的师父其实是阿炳的父亲,因为贫穷,当了一名道士,是道观里的一个琴师,因为父亲是道士,小阿炳也只能和别人一样叫师父。小阿炳就从小跟随师父学音乐,能演奏多种民间乐器。十几岁成了一名出色的琴师,但不久,师父去世,三十四岁时,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在黑暗的旧社会,他以卖唱和演奏乐器为生,生活极为艰苦,但他从不向黑暗势力低头,面对欺凌和淫威,他从不卑躬屈节,总是与之抗争,他的作品《听松》《汉奸的下场》等曲目,表达了他对日寇和汉奸的极大义愤。

  对比朗读材料
  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你年纪还小,等你长大了,就会从流水声中听到许多奇妙的声音。”)想到自己坎坷的经历(师父早已离开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双目失明。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句子比较练习
  比较下列两个句子,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
  1、他爱音乐,他爱家,他爱清泉,他爱月光……
  2、他爱那支撑着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上一篇:《母鸡》评课稿     下一篇:《二泉映月》作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