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教学反思之四
湘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漂泊如三春之水,惆怅如初夏细雨,清冷如深秋明月,孤寂如冬夜落雪。一把二胡是潦倒间的支撑,在那开放的花流淌的画之间,伴随着无所依凭的心灵踽踽独行……”拜读《二泉映月》后不禁想起这首散文诗。如何让学生从阿炳的故事中获得人性的熏陶,如何让学生走进灵动的美妙文字中感受这不朽名曲的丰富内涵?我认为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尝试是可取的:
一、语言,引领学生进入情境
新课标指出:“要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要求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要锤炼教学语言,努力追求教学语言的雅韵。《二泉映月》是一篇文情兼美的文章,其空灵的意境,文字背后所蕴藏的精神需要教师环环相扣的过渡引导。这节课,我备课时充分做好教学语言的准备,给学生营造了一个极为舒适的语言学习的平台。
二、朗读,心曲琴曲水乳交融
了解阿炳的苦难经历,体会其创作的心路历程一节,我注重采用了想象引读的教法,让学生在教师看似无痕的引导中,一遍又一边读阿炳孑然一身独坐二泉池畔时复杂的内心情怀,在反复的递进的朗读训练中学生真正走进了阿炳的生活,阿炳的情感世界中,成为盲人阿炳的知音。
《二泉映月》第五自然段描写了乐曲旋律变化,用的几乎是音乐上的专业术语,教学中,我让学生先读文,划出描写旋律变化的句子,在读中体会。再让学生听乐曲,我配合乐曲旋律变化进行讲解,并让学生边听边想象,阿炳用琴声在倾诉什么?引导学生逐步地了解乐曲的丰富内涵。其中,我设计了个别读、指导读、分角色读、示范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以期对乐曲内涵有更深入的理解。
三、拓展,人物形象生动凸显
第二次来到二泉,历经种种人生变故的阿炳从淙淙的流水中听到了沉重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如何让学生认识到阿炳的叹息与呐喊不仅是为自己多舛的命运,更是为天下劳苦大众?我出示了阿炳的一些资料,组织学生读一读。短短的资料阅读后,学生对这位苦命的艺人不由生出几分敬仰之情。从而清楚地理解了社会是不公的,命运是不幸的,然而阿炳更是倔强的。他要用自己唯一的武器——音乐,表达内心的悲恻,控诉着万恶的社会!
四、对比,阿炳精神回荡心间
从价值观来看:阿炳是生活中的弱者——失明了,同时是艺术上的强者——不朽的“曲子”。阿炳肉体的视力降至“冰点”,精神的视力二胡曲却升至“沸点”,二者成反比发展,是文章的一条暗藏的线索。教学结尾回顾全文时,我用心强调了这一点,情感的升华教育无痕渗透,学生也深深记住了阿炳,记住了苦难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二泉映月》教学反思之三
下一篇:习作5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