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教材四下《第一朵杏花》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我读教材:
第一单元尽管是“春光篇”,但我觉得本篇课文仍是一篇通过写事来写人的文章。它讲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这篇课文人物形象鲜明,语言清新流畅,适合训练学生分角色朗读。而本课的学习,我们应以朗读贯穿课的全过程,以不同形式的读引导学生感悟、积累和迁移语言。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抓住自学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而课后练习4的两句话则应该是需要理解的关键句。
当然读了高子阳老师的帖子,我觉得在以前的教学中的确将小男孩忽略了,这个小男孩也很了不起,一个问题牢记了整整一年,这一点用来教育孩子们再好不过了。
想到这里,倒让我想起了三年级的一篇课文《大作家的小老师》,我们在让学生体会到萧伯纳的谦逊自律的同时,同样不能忘记小女孩的纯洁、认真、聪慧。
或许对于孩子们来说,这两个小孩留给他们的印象会更深。
其中课后练习第四题学生们难以理解,在教学中不好处理,请问你是怎么讲的?
我觉得主要还是以读为主。
比如第一题,可以让学生说说“你是以什么语气来读这句话的?”(亲切)从中你感受到竺爷爷是个什么样的人?(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并可让学生说说从哪个词语当中体会到的?(弯下腰来)
至于“习惯”,可让学生说说什么样的行为可以称为习惯?(长期坚持的)从而让学生明白“习惯地问”是竺可桢在坚持长期观察中养成的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习惯。
第二题仍然让学生读后说说“你是以什么语气来读这句话的?”(兴奋、激动)“竺爷爷为什么会兴奋?”从而明白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关于习题5 这篇课文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作为题目?
研读教材,我发现第一朵杏花是一个贯穿全文的物象,事情起于第一朵杏花,又终于第一朵杏花。当竺爷爷看到杏花开了四朵,并没有记下“杏花大概于什么时候开放”,也没有“往前几天估计什么时候开放”,而是一定要知道“第一朵杏花”什么时候开放?这就是严谨,认真,一丝不苟。
当小男孩告诉他第一朵杏花开了,他也没有立刻记下来,而是“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亲自观察印证之后,才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这就是严谨认真、一丝不苟。
最后一段由“第一朵杏花”这件小事可以看出:竺爷爷正是通过常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
所以说“第一朵杏花”是一条线,一个缩影,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的是:竺可桢爷爷在科学研究中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
全文围绕“第一朵杏花”展开叙述,通过竺爷爷一定要了解第一朵杏花开放的准确时间,可以感知竺爷爷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加提示语的练习。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为什么用“第一朵杏花”为题
下一篇:《望洞庭》教学设计之十一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