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导入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徐悲鸿励志学画》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里的第一篇课文。课文主要讲述了年轻画师徐悲鸿在向法国绘画大师达仰学画期间,不顾生活清苦,下定决心,刻苦钻研绘画技艺,终有所成的故事。
  【实例】
  (新课伊始,引导学生简要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徐悲鸿的资料。)
  师:看来同学们对徐悲鸿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另一个故事。(板书课题。故意将“励”写成“厉”)
  生:(纷纷举手)老师,“励”字写错了!
  师:哦,还差一个“力”呢!这是“严厉”的“厉”、“厉害”的“厉”,这里应该是“鼓励”的“励”、“激励”的“励”。(随手用彩色粉笔在“厉”后的空白处加上了一个“力”)
  生:(众笑)一定是老师故意写错的;我们以后写这个词时也要注意,否则也容易出错……
  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生:“励志”是什么意思?
  师:谁能说说“励志”的意思呢?
  生:“励志”就是“立志”的意思。
  师:这种解释行吗?如果是这样,我们何不把题目中的“励志”改成“立志”,这样会更容易理解一些。(师边说边把“励”改成“立”)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继续提问)
  师: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读课文,寻找答案吧!(生兴致高涨,自由读课文)
 
  【分析】
  “励志”一词在本文中既是“文眼”,又是“题眼”,蕴含着徐悲鸿炽热的爱国情怀、刻苦学艺的精神,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教师敏锐地抓住该词,并以此作为领会课文的切入点。首先,在板书课题时故意留下破绽,让学生认清了字的结构,强化了字形记忆。接着,让学生辨别“励志”与“立志”的异同。由于此时学生尚未接触课文,故误认为“励志”就是“立志”,教师没有硬性灌输,而是把错误当作教学资源来开发,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课文。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