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简介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画家,美术教育家。江苏宜兴人。自幼随父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1916 年入上海复旦大学法文系,半工半读,并自修素描。1917 年留学日本学习美术,不久回国,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1919 年赴法国留学,1923 年入巴黎国立美术学校。学习油画、素描,并游历西欧诸国,观摹、研究美术作品。1927 年回国,先后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1933 年起,先后在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英国、德国及苏联举办中国美术展览及个人画展。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香港、新加坡及印度举办义卖画展,宣传支援抗日。重返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今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等职。在绘画上,徐悲鸿主张现实主义美术,强调写实,提倡师法造化。“尽精微、致广大”。反对因循守旧,注重兼蓄并收,对中国画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可采入者融之”。擅长素描、油画、中国画。其素描多作人物、肖像,造型精练、准确,注重线与面的结合;油画长于人物、风景,作品体现了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中国画则融西方艺术手法于中国传统艺术之中,别具一格。兼工人物、花鸟、走兽、山水,尤善画马,作品表现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进取精神。
  他长期从事美术教育,教学上主张严格的基本功训练和现实主义的创作思想,培养了一大批美术人材。代表作有:油画《田横五百士》、《九方皋》、《漓江春雨》、《晨曲》、《泰戈尔像》、《奔马》等。有多种画集、研究文集出版。著有《徐悲鸿艺术文集》等。1953 年9 月26 日卒于北京。逝世后,北京建有徐悲鸿纪念馆,集中保存展出其作品。

  徐悲鸿原名徐寿康。有一次,他到一位亲戚家吃喜酒,许多人都穿着绸衣,唯徐悲鸿却穿着布大褂,很多人看不起他,对他十分冷落。后来他想进“洋学堂”学习,为将来谋生立足,可是他父亲拿不出钱,他向别人借钱,谁也不借给他。徐悲鸿深感世态炎凉,悲从中来,犹如鸿雁哀鸣,遂改名为“悲鸿”。此后决心发愤绘画,终于成为一代艺术大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燕子》教学设计之三     下一篇:徐悲鸿画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