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真正的信赖?——《珍珠鸟》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珍珠鸟》是一篇描写生动富有诗情画意的状物散文。作家冯骥才以细腻亲切的语言写出了珍珠鸟由“怕”人到“信赖”人的变化过程。
  在讲课过程中,当我问到:“小鸟为什么不怕我了呢?”有学生站起来根据课文的内容总结到:“因为作者为刚来家的小鸟安排了一个安全的住处,又茂盛又幽静。珍珠鸟做爸爸妈妈了,作者决不去惊动它们,每天精心为小鸟一家添食加水,不睁大好奇的眼睛去看它们,让大鸟和小鸟们无忧无虑地生活。”
  学生回答得很对,他把课文内容作了概括。就在我想进行下一环节的教学时,赫赫突然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作者所做的这些加起来,也不如给珍珠鸟自由,让它生活在大自然中好。”我不由得一惊,多么有思想的孩子!他敢于质疑大作家的文章。他平时的谈吐也特别有个性,好像对人生总是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看法。
  细想这篇文章,是不是确实有令我们质疑的地方呢?电影《金刚》中的大猩猩,比人类强大却遭遇到了人类酿造的悲剧。课文《珍珠鸟》中的珍珠鸟比人类弱小,因而成了人的笼中鸟。作者由这个与鸟的故事引发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慨,这是不是悲剧?这是关系到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甚至是人与整个世界的多元复杂的问题。地球不只是我们人类的唯一,该怎样和众生彼此信赖,互相尊重,共同分享甚至达成“天地与我并存,而万物与我为一”的至高境界?……
  沉思片刻,我说:“赫赫的这个观点很有价值。我们来看课文,作者给珍珠鸟真正的自由了吗?”学生细读课文了解到:“作者并没有给珍珠鸟真正的自由。小珍珠鸟之所以能自由活动,也是因为它小,能轻易地由疏格的笼子里钻出来。文中并没提小珍珠鸟的父母能自由地活动。而小珍珠鸟之所以站在窗框上没飞出去,可能也是因为小珍珠鸟的父母还在笼中的缘故。”
  我说:“是啊,看似小鸟眼前的自由,也只不过是在房间活动,它压根不知道窗外的世界有多宽广、多美妙。文中的大鸟总是生气地叫着,再三呼唤,它是要告诉小鸟什么呢?”有的同学说:“大鸟是要告诉小鸟,小珍珠鸟的快乐是有限的。等小珍珠鸟长大就会像它们一样被关在鸟笼里。”我说:“是的,小珍珠鸟的快乐是有限的,是被人玩弄于鼓掌之中的自由。原本自由的大珍珠鸟知道人类的残忍,因为不能忘怀的恐惧,它们从身体到心灵剥夺了对人类的信赖和对再度拥有自由的期待。那面对小珍珠鸟的信赖,作者该不该放掉珍珠鸟呢?”同学们都说作者应该放掉珍珠鸟,那相关的问题又来了:“假如把珍珠鸟放掉,鸟会不会飞走呢?”同学们马上意识到:“笼中鸟”因为人类的长期豢养,已经失去了独立生活的能力。他们有的说小鸟可能会重新锻炼自己,会飞向大自然的。有的说,小鸟会在笼中继续过这种不自由的生活。因为离开了人类,它们已经无法生存。
  我说:“你们的回答让我想到了19世纪挪威最伟大的戏剧家易卜生的著名社会剧——《玩偶之家》。女主人公娜拉出身中等家庭,美丽活泼,天真热情。但是因为自己经济不独立,不自觉地成为丈夫的应声虫,成为丈夫的影子。当她最后终于看清了自己的‘泥娃娃’处境,发现自己只不过是丈夫的“玩偶”时,她愤然离家出走。但是在那个素把妇女当作玩偶的社会里,娜拉真能求得独立解放吗?茫茫黑夜,她又能走向何处?鲁迅曾发表过著名的演讲——《娜拉走后怎样》。鲁迅在演讲里以一个读者的身份给予了解答:娜拉走后,‘不是堕落,就是回来------还有一条,就是饿死了。’鲁迅认为妇女要摆脱任人摆布的地位,必须获得与男人同等的经济权。同学们,娜拉就像我们文中的珍珠鸟。小鸟在笼子里固然不自由,而一旦出笼门,外面便又有鹰,又有猫,以及别的什么东西之类。倘使已经关得麻痹了的翅膀忘却了飞翔,也诚然是无路可以走,可能会饿死。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同学们纷纷站起来发表自己的想法,硕硕说:“我们从现在起就要锻炼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别想着长大了依靠父母。因为父母早晚有一天会离开我们。父母是我们最信赖的人,他们都无法依靠,别的人更不行。在这个世界上最靠得住的人是自己。”……
  赫赫的一个观点,引发了学生们对人生问题的思考和感悟。这篇课文的解读可能有些游离了课文的主旨,但是我们的课堂为什么非要摆出一副“严肃”的面孔呢?它应该让我们去了解更加宽阔的人性空间,时刻观照自己所处的课堂是什么样的现实和内心。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