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好一词,盘活全文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片断实录】
  《云雀的心愿》(苏教版四下)第四自然段:

  “孩子,以前这里也是一片茂密的森林。后来由于人们乱砍滥伐,树木越来越少。土地失去了森林的保护,就慢慢变成了贫瘠的沙漠。”妈妈心疼地说。
  师:“乱砍滥伐”是一个生词,要理解它就要先了解“滥”这个字的意思,请大家快速查字典。(生查字典)
  生:“滥”在字典中有两种解释:①过度,没有节制;②水满溢出来。我觉得在这里应该是第一种意思:过度,没有节制。(学生纷纷赞同)
  师:不错,谁能说说“乱砍滥伐”的意思?
  生:人们没有节制,过度地砍伐树木。
  生:人们不加节制,胡乱地砍伐树木。
  师:这就叫做——
  生齐:乱砍滥伐!
  师:联想一下生活中的情景,具体说说人们会怎样“乱砍滥伐”呢?
  生:人们挥舞着斧头,将一棵棵大树砍倒了。
  生:人们有的用斧头,有的用锯子,疯狂地砍伐树木,一大片树木倒下了。
  师:用“有的……有的……”来描述,言之有序,“疯狂”一词让我们看到了人类的贪婪,谁还想说?
  生:人们有的拿着电锯,有的开着锯树车来到了森林,那刺耳的电锯声让人难以忍受。一会儿工夫,一大片树林就消失了。
  师:是啊,人们这样没有节制、胡乱过度地砍伐树木就叫做——
  生齐:乱砍滥伐!
  师:让我们将目光投向地面,展开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一个个光秃秃的树桩散落在裸露的土地上,令人惋惜。
  生:我看到了一棵棵树横七竖八地倒在地上,失去了生命,太可怜了。
  生:这里面有生长了几十年的参天大树,也有刚刚长出来的小树。
  生:我仿佛听到了树木在伤心地哭诉!
  师:树木会哭诉什么呢?
  生:人类啊,你们这样做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的!
  生:人类啊,失去了我们的保护,你们会遭殃的!
  师:看到如此的情景,听到如此的哭诉,你的心情怎样?
  生:难过!
  生:心疼!
  生:气愤!
  师:这一切都是怎么造成的?
  生齐(情绪激动):乱砍滥伐!
  师:是的,我们的感受正是云雀妈妈的感受,能读好这段话吗?(生练读,感情投入,效果很好)

  【片断点评】
  词语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抓手。词语教学切忌浅尝辄止、浮光掠影。“乱砍滥伐”是学生遇到的生词,也是理解文本的关键词,片断中的词语教学经历了拾级而上、一咏三叹的登山过程:
  一、借助字典,感知词意
  2011版课标第二学段中提出了“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的能力目标。进入中高年级后,我们很少看到学生在课堂上查字典了,取而代之的是胡乱地猜测以及老师的不置可否,且美其名曰“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字典回到课桌上来,在课堂上实实在在地查查字典,借助字典弄清关键字的意思,进而从字面上初步感知词语的意思。这样的教学很接地气。
  二、激活表象,还原画面
  词语理解不能停留在文字表面。片断中引导学生激活头脑中储存的生活表象,有效地唤起学生的生活积累,将抽象的语言符号还原为具象的画面、生动的形象、真切的场景,用感性的方式读懂词语承载的丰富信息。正如维果斯基所言:“词语只有在获得了感性的个人涵义而不是单纯作为概念存在的时候,它才能成为个体生命中一个生气勃勃的细胞.。”
  三、展开想象,触摸情感
  每个词都是独特的生命存在,它有心跳,有温度。我们要让学生贴在词语的面颊上去感受、去触摸、去聆听。“乱砍滥伐”带给人的情感温度是心疼、难过、激愤的,学生展开想象,在活跃的思维和动情的描述中对其包蕴的情感温度有了细腻的触摸、切己的体验,感情朗读水到渠成,工具性和人文性实现了和谐统一。
  片断中教者带领学生沉入词语,从字面、形象、情感三个维度完成了对“乱砍滥伐”这一语言符号的意义建构,让词语在学生主体心灵中获得持久的生命。学生在扎实的言语实践和灵动的多元对话中夯实了双基,发展了思维,历练了表达,体悟了情感。阅读教学,宁在点上凿井,莫在面上挖坑,正所谓“教好一词,盘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