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感悟议中深入

语文S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一、教材简析:
   《满山的灯笼火把》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主体课文。这是作者童年中的一个成长故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文章配有两幅形象生动的插图,记叙了作者住在农村的外婆家,一天,作者在风雨中坠入田边的土井后的表现,最后被乡村人们救起的感人故事。从中感受到人们的善良品质,学习作者遇事善于动脑思考及勇敢坚强的品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的要求,教材的特点及四年级学生的实际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独立自主地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学会多音字“卡”,完成课后练习3;
   2、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乡村人们勤劳善良的品质;
   3、注意抓住文中的事例,通过作者的心理、情感表现,明白遇事要善于动脑思考,要勇敢、坚强。
  重难点:目标中第2、第3
    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本课安排2课时进行教学。
  三、说教法
    针对课文作者的情感表现(哭喊着——不哭也不喊——泪如泉涌)非常鲜明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教师以作者情感为主线,以读贯穿教学始终,注重学生的个性感知、联想、体验等心理活动。采用“以读促悟法”为主,“直观教学法、想像描述法”为辅的教学手段。
  四、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采用自主质疑法,合作解疑法,朗读感悟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五、说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指读导语,了解大意
    (叶老说过:教是为了不教。编者有意设计导语,是给予学生学法的指导,教师应引导学生找出方法,为学文设置铺垫)
  二、谈话导入,质疑课题
    (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好。从课题处入手,大胆质疑,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轻声读文,画生字词
   2、同桌合作,互读互纠
   3、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4、教师检测自学情况
     (课堂上,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孩子们在充分读的基础上自主、合作、交流识字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读不懂的地方上作记号。
   2、大堂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质疑问难:让学生说出不懂的地方,注意课堂中的生成。
   4、梳理问题,提出学习目标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可以使教师更有的放矢,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敏于发现,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
  五、布置作业:熟读课文,独立思考问题。

                   第二课时
  一、图文结合,直奔重点。(学习2—5自然段)
   1、观察课文插图1,说出所见所思。
   2、带着问题,再次读文。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A、为什么乱挣的结果只会更坏?(想象乱挣的结果,理解“坚持”的意义。)
     B、从作者的身上,你受到什么启发?
      (首先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法,学生与图亲密接触,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表达的能力,体会作者的勇敢坚强、善于动脑思考的良好品质,突出重点。其次,利用文本空白处,激发学生想象,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读中感悟,读中体验。
   1、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些情景最让你感动?
   2、指名读被感动的句子,说说理由。
   3、图文结合,理解词语意思,能够迁移运用。
     (渴望、满山遍野、泪如泉涌、是热的)
   4、指导朗读最后一段,认识设问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教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读文,自我发现,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理解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
  三、回顾全文,体味感悟
   1、开火车有感情朗读课文。
   2、寻找最能表现作者情感的词。
   3、尝试复述故事
     (课标指出:积累语言材料的最佳途径是复述。阅读教学目标强调:学生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的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说板书
  一个好的板书设计,能突出课文重点,突破难点。我抓住事情发展的顺序,作者的情感主线为设计点,既简洁又易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满山的灯笼火把
                  起因   经过   结果
                  坠入   坚持   得救
                哭着喊着  不哭也不喊  泪如泉涌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